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四合院之我爱我家最新章节!
第172章 还是轧钢厂
“小白,你的皮肤真白呀!”
“叫媳妇儿。”
“好吧,媳妇儿,你真不愧叫小白,好白呀!”
“才知道呀?矫情。”杨小白娇嗔的拍了他一下。
媳妇儿叫杨小白,徒弟叫白晓。
媳妇儿要他叫小白,白晓也对他说望叫他小白。
赵文觉得怎么两个人都喜欢自己叫他小白嘞,小白这两个字听起来很爽吗?
“媳妇儿,”
“叫小白。”
“好吧,小白,是不是因为长得白,所以你就希望我叫你小白呀?”
“说啥呀?这跟长得白没关系,是我的名字叫小白。”
“可你是我的媳妇儿呀,我叫媳妇儿不对吗?”
“粗鲁,现在外面说起自己的另一半儿的时候,都说是爱人,有谁在说媳妇儿呀?
所以我更喜欢你叫我小白。”杨小白钻进他的怀里,无限柔情的说道。
赵文想说,你本来就是我的媳妇儿,叫媳妇儿有什么不对?
不过他担心媳妇儿生气,再说理论这些干嘛?叫什么不是叫。
只要不影响开车就行,名称不重要,目的才重要。
所以赵文拉着媳妇儿的手,很郑重的说:“既然你喜欢小白这个名字,我就叫你小白呗,小白,小白,小白...”
“哎,咱家文文真乖。”
赵文连叫了几个小白,没想到换来了一句真乖,差点儿把他气的,就要开推土机了。
当然他不那么开是有原因的,不管干啥,不讲究气氛。
尤其开车这活儿,更需要氛围,氛围不好,开的再快也没用。
所以他拉着媳妇儿的手说好话,哄媳妇儿开心。
其实杨小白早就知道某人的心思,都几年的夫妻了,哪还有不知道的对吧?
所以她偏着脑袋,斜着眼睛望着某人,笑嘻嘻的问道:“孩儿他爹,说说看,你到底想干啥?
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呗,孩子他娘肯定会支持你的。”
“啥?你这人这么聪明,道还猜不到吗?”
赵文看出媳妇儿是在逗自己玩儿,于是来一个将计就计。
杨小白却摇头:“对不起,孩子妈太笨,猜不着哇。”
“小白,咱好好说话行不?好话易逝,青春很短,咱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赵文知道靠打哈哈媳妇儿不卖账,干脆来点儿有哲理性的,结果杨小白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
这让赵文感觉有点儿意外,看来媳妇儿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且是在故意考验自己。
唉,这年头,开个车都这么难,生活真是不易呀,望着媳妇儿调皮的模样,赵文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赵文的感慨存出矫情,因为没多一会儿,在媳妇儿的支持下,车就开起来了,而且还开的挺快。
开了一趟车之后,不但睡着的快,还睡得很沉,生活那个美呀!
没过两天,徒弟白晓就给他拿来了招工报表,看到招工报表他才知道,原来这家杂志社,居然是轧钢厂里面的内刊社。
属轧钢厂管的,人员也是轧钢厂的编制,人手不多,总共才四个人,有一个人升职调走了,小妹,赵小静来顶这个缺。
看到是轧钢厂的编制,赵文就笑了,在当年,这可是个不错的单位呀。
而且工厂内刊,活不多,也不管销量,每个月出一期,免费送跟轧钢厂的员工,里面的内容也很简单。
除了上面的领导来检查,领导又去开会,有什么新产品?有什么新动向?
再就是有点儿文化园地,以诗歌,散文,随笔,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为主。
篇幅有限,中长篇小说很少,有的也是连载,质量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
通俗易懂,符合轧钢厂员工们的审美就行。
赵文把报表拿回家,让小妹填了,第二天带着小妹去了轧钢内刊杂志社。
杂志社老大专门接待了他们兄妹俩,可见杂志社对这件事的重视。
当然,杂志社领导重视的不是小妹这个人,是白晓背后的那个人。
“领导,太谢谢了,我小妹在这里工作,我放心,改天我请大家吃饭。”
小妹顺利入职,赵文握着领导的手,高兴的说道。
领导拍了拍他的手,笑哈哈的说:“赵同志,哪能让您破费呀?要请也是我请。”
“不能够,这怎么行?你们安排了我妹妹的工作,当然应该我请。”
赵文一个劲的客气,对方赶紧摆手:“赵同志,您太客气了,赵同志您千万不要这么想,令妹到咱们这里工作,是咱们福气。
我和令妹以后就是同事了,还希望赵同志在领导面前多美言几句,我在杂志社工作了那么多年,如果能在退休之前挪挪窝,在下将感激不尽。”
这家伙,都把赵文当梯子了,以为赵文家跟领导关系很铁,其实是沾了徒弟的光。
当然这话他不能说,两人打了一阵哈哈,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妹妹留下上班,他回了医院,同样继续上班。
晚上下班回来,看到看到同样下班回来的妹妹,一副兴高采烈的小模样。
赵文就问:“妹,工作累不累?”
“还行吧,刚刚上班,主编安排了一个编辑专门带我,向我传授相关的知识,还有要领。
领导希望我有时间多读点相关方面的书籍,还送了我两本书,让我尽快的提高。”
“哇,你们领导不错呀,既然这样,你你就好好学,争取尽快提高工作能力,适应这份工作。”
赵文拍着小妹的小肩膀儿勉励她,表妹激动的点头,看样子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老妈,老大,还有老大的媳妇儿,以及赵文媳妇儿杨小白,全家人都很开心。
老妈还特意弄了两个好菜,让赵文兄弟俩喝两杯。
小妹工作的事顺利解决,一家人自然是很开心,不但让家里面多了一份收入,从此让妹妹稳定下来。
赵文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当然,一开始家里的人都觉得赵文是不是多此一举?有点儿担忧过头。
一年多以后,到了六八年的下半年,当火车拉着一车又一车,城市的知识青年,奔向各地的时候,当车站码头一片送别和哭声的时候,家里人才明白,他们家的老二,赵文同志,是多么的有眼光和高明。
从此赵文在家里的地位,那是在一人之下多人之上,一人就是老妈。
多人就是老妈之下的全家人,说话比几年才回来一次的老爹都管用。
新春快乐,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