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以工代赈 (第二更,求订阅)

无语的命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尽管计划是利用代善把建奴渗透成筛子,但是朱国强并没有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他的身上,甚至连见都没见他,而是直接把这件事交给了石磊,专业的事情还是由专业的人负责,至于什么“屈尊相迎”……就是一虏首而已,他还不配。

    尽管“正方山城大捷”是场空前的大胜,可在朱国强看来,根本就是不值一提,毕竟,这场所谓的“大扫”掺了太多的水份——所谓的东虏,不过只是几万刚“抬籍入旗”的朝鲜兵而已。

    把捷报放到一旁时,朱国强看到李信端着一叠公函,见礼后他将公函放到桌子上。

    “世子爷,”

    李信首先开口禀报道,

    “山东巡抚宋学朱送来急信说北直隶、山西、河南、陕西以及南直隶江北诸府,已经数月不雨,江北东西千里赤地,庄稼颗粒无收,山东亦是如此,幸亏世子爷推行种植豌豆,加上打出压水铁井十数万口,百姓才得已维持生计。山东周围各邑得知山东有官府赈济,且百姓有粮糊口,纷纷逃往山东,目前已经有不下百万流民流入山东,虽说目前官府尚能勉力维持,可预计往后每天都会有数万流民流入,远超过官府赈济能力,宋巡抚来信问如何处置?”

    “必须要赈济!我们每赈济一个流民,不但少饿死一个人,而且也少了一个人沦为流寇,这就是争取……和流寇争取人丁,到我们这边的人越多,到他们那边的人就越少。”

    朱国强毫不犹豫的说道。

    “官府赈济的粮食不足,将军府这边想办法,嗯,在济南还有一百万石的军粮,把这些粮食交给宋学朱,另外,通知水师那边,尽快组织船队,把流民运往台湾屯垦,推行“以人授田”,每人给田十五亩,菜地二亩,每三户给牛一头。授田之后,三年内免租......”

    其实,这些都是老祖宗的办法,朱元璋开国之初,为充实北方以及边地,强制移民各方,通常都是以每人给田十五亩,菜地二亩为标准。免征三年租税,其后亩纳税一斗。而军士屯田以份计,每个军士受田一份,也就是50亩,其实明初,军户的地位高,其实地多也是关键啊。

    到后来军户地位越来越低,说白了还是操作的问题,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永乐后为了充实军户,什么人都往里面装,什么动辄流放犯人当军户,还有就是随便用俘虏充当军户,这不是无限拉低军户的地位嘛,本身是荣耀的军功小地主,结果变成容污纳秽的地方。到后来,干脆连小地主都没了,要荣誉没荣誉,要土地没土地,军户无不逃亡吗?

    想到了这,朱国强自然想到了俘虏的几万朝鲜兵,用这些俘虏为兵?岂不是无限拉低了军户的地位?

    还是直接以俘虏为奴吧!

    军户的地位是高大的,怎么能容忍被拉低,况且还是五万俘虏!自己的平虏军才多少兵马啊。

    “这样应该也能提高战士们的积极性,军功赏奴……嗯,算起来,这也是恢复先秦先制吧!”

    李信当然不知道世子爷在心底想什么,只是继续禀报道。

    “世子爷,宋巡抚信中禀报,考虑到未来流民过多,而以目前的运力很难把流民都送往台湾垦殖,所以可否考虑对流民进行授田,毕竟,建奴两次入寇,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百里都是人烟断绝,所以……”

    不等李信说完,朱国强就直接否决道。

    “不行!那些土地是将来授给军户的,绝对不能授给流民,现在把地给了流民,将来我拿什么授给军户?难不成,只能把有功军士授封到边域?”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朱国强之所以可以用土地去收拢兵士的人心,是因建奴入寇时在北方的屠杀——在其进攻路线上的城镇村落被一扫而空,人口少了八九成,以至于留下了“千里无人烟”说法!人口的骤然减少,让朱国强有了足够的土地去赏赐给平虏军官兵,现在平虏军不过只有十三万人,即便是按每人百亩,甚至两百亩的标准,不过只需要两千多万亩土地,通过赏赐给官兵们这些无主土地,可以让他拥有一支利益与他捆绑在一起的军队。

    通过授田和授田的许诺,这些军户不再是大明等同于奴隶的军户,而是一个利益与他本人紧紧捆绑在一起的特权阶级。尽管所谓的“特权”其实还只是“期权”的许诺,但是通过对少数退役军户的赏赐,让所有的官兵都看到了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他们可以通过军阶以及军功,获得应有的土地、田宅等待遇,不仅如此,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都将不再负担租税徭役。

    这一个利益捆绑特权阶层,在目前上有皇帝、外有建奴,内有流寇,且又有士宦威胁的现实背景下,是确保朱国强安全的必备举措,当然也是他夺取天下的本钱。

    正是依靠着那些“土地期权”,朱国强手中的平虏军根本就不平虏军,而是一支强大的功勋利益阶层,任何外界对他的权力篡夺,都将遭到这一利益集团的猛烈反击。

    “土地期权”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根基,而那些无主的土地则是兑现“土地期权”关键!也正因如此,早在去年朱国强就把那些无主之地全都变成了王府的“庄田”,那可是足足四五千万亩!

    作为这个时代的特权阶级,非但有权有势不说,而且还有官府配合办事,这些无主之地,自然而然的被他给“侵占”了。作为这一切的直接参与者,宋学朱当然知道这件事,这也是他想到用这些庄田安置流民的原因。

    但是宋学朱不知道,这些地可是世子爷打天下的根本,那里容得下别人在这些土地上打主意。

    “世子爷,宋巡抚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要是每天都有上万,甚至几万流民涌入的话,他们不事生产,早晚会生出的事端虾米,所以,才会希望通过授田的方式,让他们自食其力……”

    李信想了想,然后说道。

    “如果不授田的话,可以先让流民当佃农为军户耕种土地,这样百姓就可以得到糊口的生计,将来军户分田后,也不至于是荒田。”

    “地种久了也就成了别人的了,现在把地分给他们中容易将来想收过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摇了摇头,朱国强就是拒绝了他的这个建议,不过他又想了想。。

    “以工代赈吧!”

    在古代以工代赈也是最常见的赈济灾民的办法,于其让他们不事生产,不如拿救济他们的粮食,让他们参与一些工程。

    “以工代赈?现在有什么合适的工?”

    “就修路吧!重修山东的官道。”

    朱国强直截了当的说到,行军打仗总是离不开道路,用流民修路,既可以赈济流民,又能够改善山东的交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还有把这份大捷分别传到济南和南京那边,钱谦益知道该怎么做。”

    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确实可以发挥出人意料的作用,

    其实说起来,他确实非常尽职,当初不过只给了他五千两银子和一个办报的理念,可钱谦益还是把《大明日报》给办了起来,而且办的还非常不错,当然,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办报的理念先进。

    现在他和他的报纸,就是自己对内地的舆论宣传工具,当然对于外界来说,那份报纸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这样才“公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