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大唐第一全能纨绔最新章节!
李二陛下终于回过神来,可能觉得刚才的形象有点那啥,捋着胡须干咳了一声,正色说道:“此乃汝之发明?”
徐齐霖挠了挠头,说道:“也借鉴了家师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但主要还是微臣的聪明才智。”
李二陛下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朕听说你在过年后要公开拍卖,想是并不太好确定价格,才想出此法吧!”
“陛下英明。”徐齐霖拱手说道:“微臣估计会发大财,却真不知如何定价。待到拍卖会结束,多少有个依据。再推向市场时,便可明码标价。”
明码标价也是难挡供不应求,就象香露一样,虽然有固定价格,也有购买数量的限制,可想买到却很不容易。
“专利是你的,这费用如何收取?”李二陛下似笑非笑地看着徐齐霖,知道这小子肯定不带吃亏的。
“微臣只收一成专利费。”徐齐霖说完又补充道:“陛下明鉴,这等宝物只此一家,卖上万贯也是可能,下官只赚小头,大头可都入了大盈库的账。”
李二陛下知道徐齐霖这般做已是吃了大亏,只要拿出专利,与他合作的商贾数不胜数,两家对半分润,商贾也会趋之若骛。
缓和了下语气,李二陛下开口问道:“此宝镜一年产量几何,成本又是多少?”
徐齐霖如实答道:“若是全力生产制造,每月差不多能出个三五十面。但下官不想全部投进市场,控制下数量,才使价格不会下降。至于成本,大约是十贯上下。”
才十贯?!一个月至少能造出十面以上。
尽管徐齐霖说得不是很精确,但李二陛下还是能猜出获利将是几十倍上百倍。这样看来,徐齐霖只拿一成,足可算是大公无私了。
但李二陛下还有些疑惑,问道:“为何不只用拍卖,还要明码标价?拍卖岂不是赚得更多?”
徐齐霖嘿然一笑,解释道:“只拍卖二十面宝镜,自是无妨?但王公国戚、权贵大臣要买,也要让他们与商人竞价,未免失了体面。这明码标价便是为他们所定,算是大盈库对他们的优惠价。卖的数量多了,一样赚得不少。”
李二陛下明白了一些,每年二十面肯定是供不应求,但徐齐霖要增加产量,却还不想因此而使价格下降。
所谓的每年二十面,就是个维持市面价格的噱头,使其居高不下。至于王公大臣们的需求,可以按标价购买,却要直接走大盈库的关系,买到的镜子自然也不会流入市场。
“为了自家的脸面,应该是没有王公大臣倒买倒卖,赚上一笔吧?”徐齐霖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也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李二陛下也深以为然,说道:“应是不能如此不堪。或者你可登记造册,这样也就能基本杜绝了。”
徐齐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就算是有个别倒手的,也定然不是为了赚钱。几面镜子而已,就是流入市场,也无大碍。”
李二陛下觉得这话说得倒是没错,要是王公大臣要靠倒买倒卖维持家用,那朝廷的脸面何在,他这个大唐董事长是怎么当的?
“那个商品交易所是怎么回事?”李二陛下转而问起了这个问题,虽然听到了些风声,可具体的章程和作用,他还不是很了解。
徐齐霖赶忙把相关的文件资料拿出来,由宫人转呈御览。
李二陛下没有马上看资料,而是开口问道:“你简单讲一讲,朕有空时再细看。”
徐齐霖斟酌了下字辞,开始讲述起来。
说白了,就是一个商品集中交易的场所。供求双方把自己的条件报上,交易所挂牌,觉得合适的话,可以见面洽谈成交。
有这样一个场所,就省了四处推销,省了四下打听。当然,这只是针对商人,零售的商铺却不包含在内。
而这商品交易所在长安初设,也只是个试点。徐齐霖还打算在洛阳、开封、扬州、幽州、广州等地陆续建起。
再加上依托驿站所建的邸店,漕运路上的航运公司,包括运输、物流、仓储、交易等环节才算全部完成。
李二陛下边听边想,不时微微颌首,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也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就是聚合商人谈生意的地方嘛!
尽管对此并不反对,但李二陛下还是提醒了下徐齐霖。很委婉,大致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太过重商,这不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重农轻商嘛,徐齐霖当然知道这是农耕国家必然要采取的措施。可如果适当地重视下商人,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岂不是更好?
所以,徐齐霖得解释一下,让李二陛下知道他的深意,才好在以后能继续支持。
“微臣以为商业繁荣对我大唐的强盛甚为有利,并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徐齐缓缓开口说道:“商税可以作为调节的杠杆,让商人的赢利不致过于丰厚。相反,对于农民的租庸调却可逐渐降低,减轻他们的负担。”
“要减免租庸调,国家的财政便要丰裕。促进经济发展,从商人身上收取的税金或可弥补。”
“至于农业,可在农具、良种、肥料、种植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单位产量。让同等的土地,得到比现在更高的产出。”
“而且,人口的增殖在这太平盛世是不可避免的,人多地少的问题早晚会出现。目前的关中地区,已经是地狭人多,才要进行移民之举。”
李二陛下听着徐齐霖振振有词,不禁笑了起来,说道:“朕只是提醒你一下,你倒弄出这长篇大论了。嗯,关于农业的增加产出,你不要泛泛而谈,可有具体办法?”
“这个——”徐齐霖挠着脑袋,很有余地,也比较确定地说道:“微臣力争在两个月内搞出来,还是有点把握的。”
李二陛下猜测徐齐霖可能又要从其师陆羽那里得到提点,否则,他不敢说有把握。
“两个月。”李二陛下强调了一下,说道:“如果晚了,就要耽误农时,切不可拖延。”
徐齐霖赶忙点头应承,起身便要告退。
“那个火药呢,怎不见你拿来让朕一观?”李二陛下开口问道:“相比赚钱,朕倒是更想知道火药于军事上有何发展潜力?”
停顿了一下,李二陛下又补充道:“莫不是陆羽仙长不喜杀戮,不准你把此物献上?”
徐齐霖说道:“家师不是迂腐之人,亦知我大唐强盛乃万民之福。微臣是觉得拿火药在宫中试验,动静太大。若是只有一点,又看不出其威力。”
“再说——”徐齐霖瞅了一眼李二陛下,嘿嘿笑道:“陛下赏罚分明,这宝镜只是赚钱,那火药可是关系到军国之重。”
李二陛下翻了下眼睛,知道徐齐霖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是要讨要封赏呢!虽然刚刚晋升子爵,可那是漕运改革的功劳。这火药嘛,还要另算。
“且先试验,朕自有计较。”李二陛下摆了摆手,“尽快布置,还会少了你的封赏?”
“微臣谢陛下隆恩。”徐齐霖躬身一礼,笑眯眯地退了出去。
…………..
徐惠对着镜中清晰的映像左看右看,也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种表情,倒与新城和兕子差不多,形同挤眉弄眼一般。
新城最是搞笑,捧着镜子又是皱眉,又是眨眼,又是左右晃头、咧嘴傻笑。
每人两面镜子,一大一小,一面放在屋内的梳妆台上,一面随身携带。再加上送与长乐公主的,以及李二陛下的一面,一共四套半。
徐齐霖也就打算送这么多,其他人嘛,想要可以走个后门,但钱还是要出的。
要说镜子,在历史上早已有之,那便是铜镜。
因为当时瓷器已取代铜,铜器衰落,青铜技术都集中到铜镜上。此外,当时铜镜还作为礼品,广泛用于社会交往,铸造得相当精美。
而且,唐代已经步入了铜镜发展的第三次鼎盛。
特点是一改汉镜拘泥呆滞之态,变为流畅华丽之姿;取材一变矫揉造作之神化模式,而偏重于自由写实。
铸制风格则由繁乱复杂而转为简洁大方,神态由静态变为动态,皮相由黑褐变为银白主调,感情由冷漠变为奔放热情,形制由单一的圆变为多样。
可惜,由于玻璃镜子的横空出世,充分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昌盛和文化繁荣的唐代铜镜,不会再有那般辉煌。
“这宝镜——”徐惠好半晌才收起震惊,抬头对小妹问道:“是不是很昂贵?”
小昭眨着大眼睛,说道:“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公开销售,具体也不知道多少钱。哥哥只是估计,这大镜子能卖上几千贯;小镜子嘛,上百贯也是寻常。”
徐惠咧了下嘴,这般天价的物件,就是她,也买不起、用不上。
兕子和新城对钱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也不太清楚几千贯意味着什么。
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一户普通百姓,每月两贯便衣食不缺,甚至还能有所积攒。
而这样一面小镜子就相当于百姓五六年,甚至是十几年不吃不用,才勉强能够购买。
“这是哥哥发明的,他把专利卖给了大盈库,由大盈库生产制造。”小昭又接着解释道:“过完年,要进行拍卖,然后才能标示具体价格。”
徐惠轻轻点了点头,看来小弟也不知道卖多少钱合适,还要通过拍卖来作个参考。
不过,这镜子肯定是非常昂贵的。从女人的角度,谁不想拥有一面。这可比铜镜强得太多太多。
徐惠甚至能够想到,在名媛贵妇的聚会上,谁拿出巴掌大的小镜子整理妆容,定然引起别人的羡慕惊叹。
以后在这种场合,哪家女人没有小镜子,立刻就会低人一等,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而相对于富豪权贵之家,几百贯钱算什么。老百姓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个事儿。
这面大镜子嘛,要是上万贯的话,估计需求量会小一些。毕竟不是个小数目,在家里有没有,别人也不知道,也不太存在攀比的可能。
徐惠想了半晌,突然又有一个问题浮现出来,对小昭说道:“这是齐霖的发明,那这专利费怎么收取的?”
对自家小弟的脾气禀性还是很了解,徐惠觉得小弟肯定不会太吃亏。就算在钱财上少赚一些,说不定又会在官职上有所补偿。
“哥哥说了,按照一成的费用收取。”小昭点了点头,满脸的傲娇,深为自己的哥哥这么有本事,而感到自豪。
一成?!这也不是个小数目,关键是生产制造都交给大盈库,自己可以坐在家里数钱啊!
徐惠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小弟这般长袖善舞,家里便不用她帮衬了。而她贴补家用时,离现在也不过大半年的时间。
“把这镜子小心拿回去,千万别摔着。”兕子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镜子,吩咐宫人送回自己的宫殿。
新城很是不舍地把镜子放下,也让随身宫女把镜子送回去。
小昭却不以为意,家里有两面呢。哥哥说了,想要还有。
“齐俜还在吏部等待诠选嘛?”徐惠对小弟已经放下心来,可还有一个也要关心。
本来,依她的正常思维,齐俜的才学胜过自己,弘文生出身,怎么也不会为前程操心。
可事实却相反,没有敏捷才思、不能落笔成文的小弟却是加官晋爵,升迁的速度令人吃惊钦佩。
而徐齐俜用功苦读,尤善制诰,走的科举正途,却还要在吏部诠选。就算是授官,也是七品、八品。
再想想小弟曾经说过的封官晋爵的大事业,自己当时还不以为然,屡次规劝。可实际上呢,小弟选择的道路还真是平步青云,令人意想不到的顺利。
徐惠轻轻摇头,不由得苦笑起来。既是为小弟的成功感到高兴喜悦,也为自己当初的反对而觉得见识短浅。
看来,当初小弟所说的经世济民也有一定的道理。而所谓贤才,也不是饱读诗书、出口成章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