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太史慈

玩蛇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荀和是在兴奋陈暮的预言成了真。

    这说明什么?

    说明如果假如杨赐明年也死了的话,那么天子活不过五年,也有可能是真的。

    虽然杨赐在当年士人中声望甚高,也算是朝中少数正直的大臣。

    但他已经七十多岁,生老病死人之常态。

    所以荀和虽然惋惜,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更何况这还是天命。

    上天要你死,你就必须得死,谁也无法违抗昊天老爷。

    荀和很清楚,既然西北发生动乱,明年杨赐又真的死了的话,那么他就得早做打算。

    正如陈暮所言,党人们的对手并不是宦官,而是皇帝。

    唇亡齿寒的故事就是在告诉世人,当一个国家的国君目光短浅,贪恋钱财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党人其实并不在乎当今皇帝是谁坐,就好像王芬会策划废立天子一样,他们在乎的是政治得到清明。

    因此假如现在的天子死了,换一个年幼的天子上位,他们反而会很高兴。

    因为这说明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每个人都有了新的奔头。

    所以如果筹划得当的话,按照陈暮所说,学陈蕃窦武,率领精兵进宫除掉宦官,那么这天下立即就会海晏河清,重新走上正轨。

    这就是荀和想要看到的景象。

    厅中众人同样惊讶于陈暮算得如此精准,王章抚须说道:“看来这陈子归确有能耐。”

    刘表也道:“既然如此,这陈子归似乎可以信任,公舒便去问问,看他有何法子救下吕公。若是他能将吕公救下,我等必然感恩戴德,铭记于心。”

    “那诸公今日暂且回去,上书之事待我询问一下那陈子归再说。”

    荀和提议。

    “公舒说的有理,就这么办。”

    “谋定而后动,确实应当如此。”

    “那我们过两日再聚。”

    众人觉得荀和说得有道理,现在与其去和宦官碰个头破血流,还不如找个时机静观其变。

    党人们是不怕死,但那么多年追捕,也该静一静心,有点耐性。

    如果陈暮那边确实有好办法,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

    ......

    陈暮这个时候正在写信。

    在上上个月于广宗分别之后,又有两个月与老大哥刘备没有联系了,老大哥送来了一份信,陈暮得写回信。

    东汉时期想寄信可不容易,虽然有驿站,十里一亭,五里一邮。亭也担当着驿站的作用,各州郡县往来公文,都由各衙门的奏曹吏输送。

    但实际上驿站只有在送重要公文,上面盖上各州郡县的长官印章之后才可以使用,再加上现在乱世,很多地方的驿站亭舍都已经荒废,沿途山匪路霸无数,从济南千里迢迢送一份信到洛阳来,代价会非常大。

    不过刘备倒不是滥用职权,特意用他国相印章送信,而是他在济南四处处置贪官污吏,将这些人抓起来,审问罪行,然后上报给尚书台,顺便就给在洛阳读书的陈暮写封信。

    内容其实也就是表达了思念之情,期盼陈暮早点去济南找他。另外也说了一些别的事情,比如他已经把母亲接到了济南,还准备娶一房妻子。

    信中言语间透露着一种欣欣向荣的喜悦,毕竟年纪轻轻做到了一方封疆大吏,掌管一郡事物,的确算是青年得志,比他年近三十,还在当一个安喜县尉要强百倍。

    陈暮在回信中首先是恭喜自己马上就有大嫂了,然后又老生常谈地嘱咐大哥好好地治理地方,安抚百姓,不要忘记当初想要挽救黎民苍生的初心,最重要的是少听点音乐,少看点歌舞,多做点实事。

    不过刘备在信中说起老母,陈暮也忽然想起自己还在蒲阴的宗族,从今年年初出来,到现在已经年尾,接近一年没有给家中一封信,也不知道蒲阴陈氏有没有在黄巾中受损。

    于是他又提笔再写了一封家书,在给刘备的回信当中写明希望他到时候帮忙将自己的家书送到蒲阴去,反正济南离蒲阴也不算太远,大概300多公里。

    写完信件后,陈暮将信件放在一旁等墨迹晾干。鸿都门学是汉灵帝大力扶持的地方,在搞艺术方面汉灵帝是真的不吝啬,里面的文具都是上品,纸墨笔砚一应齐全。没办法,鸿都门学主要搞的方向就是工笔书画,也没听说过谁在竹简上练字画画的。

    等待晾干的时间,陈暮开始上下打量这个送信的人,就看到他体貌修长,面容青涩稚嫩,下巴却长满了胡须,一双手臂极长,虽然不像演义里描述刘备那样双手过膝那么夸张,但也相差不了多远。

    这个人就是今年十八岁的太史慈,青州东莱郡人,原本历史上应该是东莱郡的奏曹吏,不过陈暮曾经向刘备提起过,刘备到了济南后,又听说东莱太史慈在当地小有名声,于是向他发起了邀请,辟他为济南太守府的属吏。

    见陈暮在上下打量他,太史慈觉得莫名其妙,纳闷道:“司马,慈哪里不对劲吗?”

    “并无不对劲。”

    陈暮笑了笑,将已经晾干的蔡侯纸卷上,交给他道:“子义,好好保管,务必要亲手交给我大哥。”

    太史慈小心地将信件收进信囊,拍着胸脯道:“司马放心,我必然安全送予使君。”

    两人正谈话间,门外忽然传来敲门的声音。

    陈暮租的房子是王钧帮忙找的,就在南城离鸿都馆很近,不过一般人不知道他家在哪,很少有人会来找他,也不知道是谁忽然登门造访。

    “谁?”

    陈暮走出去先询问一声,万一是什么歹人呢?洛阳城现在的治安可不太好,城外还有那么多流民,每天都有流民进入外城偷盗的事情发生。

    “陈司马,我是张毕。”

    张毕是张让府邸的监奴,也是张让宗族之人,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后来董卓发达之后,也是把整个宗族带去了长安,还在长安建造了奢华的宅邸郿坞,让自己的宗族家人居住。

    所以张让府邸中倒是有不少人是他宗族之人,依附于他。

    听到是张毕,陈暮把门打开。

    门外站着除了张毕以外,还有几个张让宅邸的护卫与一架马车。

    张毕拱手说道:“司马,让公请你过去一趟,有事相商。”

    “哦。”

    陈暮点点头,转身对身后的太史慈说道:“子义,你先去吧。”

    太史慈心中疑惑,让公?

    这洛阳城中唯一能被这么称呼的,应该也就只有张让。

    难道明公的弟弟与张让有勾连?

    太史慈满腹疑虑,但现在肯定不能当场问,于是面色不改,拱手回应道:“那慈就先走了。”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陈暮略微皱眉,希望太史慈不会在大哥面前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