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江汉朝宗最新章节!
三姓寨的山民们肯定地认为,红毛野人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居住在这块土地上。
他们在神农架崇山峻岭中的一些山洞或者岩屋中,经常会发现早期野人留下的草窝、瓜果皮核、动物皮毛及骨骼的残骸,以及其它野人活动过的痕迹。
作为泛神农架地区的三姓寨人,没有人亲眼见过野人,但他们有关于红毛野人的描绘,却是让人毛骨悚然。
传说中,这些个高达两米左右的野人身披棕红色的长毛。
黝黑的面孔,额头宽阔且凸起,双眼如铜铃般大小,目光如炬,灼灼有神,鼻翼宽阔,鼻孔外翻,嘴大无比,上唇很短,下唇却很长,地包天但却包裹不住两颗獠牙。
那两颗獠牙锋利无比,寒光闪闪。
粗壮的手臂垂下来可超过膝盖,手掌大到可以轻松包裹住一个成年人的脑袋,一双脚更是有五六寸宽、两尺多长。
据说它们可以轻松地手刃老虎、豹子、狗熊、野猪等这些森林霸主们,在原始森林中,王一般的存在着。
据说在三姓寨尚无人烟时,这些红毛野人自由自在地在这片原始森林里生活着。
可后来不断有人类闯入它们的领地,而且扎根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就使得这些野人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区域和习性。
它们开始昼伏夜出。
经常会尾随在夜间行走的山民身后,无声无息。
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它们闪现在某一棵大树或者一块山石后。
你若一回头,他们便呲牙做个狰狞的怪相后,闪电一般冲进路旁的深山老林中。
野人们鬼魅一般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
甚至还有一个更为诡异的传闻,为野人真实存在过提供了铁证。
讲故事的人都言之凿凿,而听故事的人都深信不疑。
据说在某一年开春后的第一次春洪后,一群山民按照传统,相约一起去阴峪河上游,原始森林中大天坑外的一个鱼洞捡鱼。
这个天坑面积非常大,但四周都是绝壁,天坑内部还有一条露头暗河。
与其说这个大天坑,不如说这是一个盆地,一个从古至今从来无人踏足过的秘境。
那条暗河穿过厚厚的绝壁,从天坑的底部流淌出来,汇入了阴峪河。
每年春季第一次洪水后,这个从天坑底部穿流而出的露头暗河里就会不停地往外游出七八寸长的泉鱼和油棍子鱼。
在长达几个月的春夏交替的月份里,这些鱼成群结队,密密麻麻、不分昼夜地竞相而出。
有懂得的人说,春季,是它们的繁殖季节,它们争相而出是为了进入到阴峪河的砂砾河床上产卵、繁殖。
这种只生活在冰冷清冽泉水里的泉鱼鲜美无比,离开冷水以后,很快就会死亡并且会快速氧化腐败。所以,平日里难得一见。
因此每年春季开河前,很多三姓寨的知情人,都会为了这口美味,跋山涉水地来到这里彻夜守候。
可是,有一年春季的第一声惊雷后,暗河里漂出来泉鱼很少,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巨大的白森森的动物残骸!
这些骨骼随着暗河的水涌了出来,散落在暗河外的河滩上。
许多人吓得魂飞魄散,顾不上这美味泉鱼了,掉头就回家去了。
而有些大胆的山民们却想弄清楚这到底都是一些什么骨骼。
他们把散落的骨骼收集起来,在河滩上开始一起拼凑。
这一拼不要紧,他们竟然拼凑出了一具高达两米多的巨大的的人形骨架!
正在他们不确定这个没有头颅的骨架到底是不是人时,从暗河里“咕咕噜噜”滚出一个硕大的骷髅头。
那正是一颗加大号的人类头骨!
这帮人顿时毛骨悚然,再也顾不上泉鱼的美味了,吓得哭爹喊娘,撒腿就跑。
在此之后的好多年,就再也没有人敢到天坑外的鱼洞来捡鱼了……
这件事情让三姓寨人更加坚信,野人不是传说。
相信它们至今还隐匿在人类无法涉足的神农架原始森林中,或者是那个至今都没有人涉足过的、与世隔绝的巨大天坑里。
据说三姓寨的三个土匪头子们信誓旦旦地对山民们讲,他们刚进山时,沿路都能碰着红毛野人。
刚开始,他们也害怕。但好在他们随身携带的有号角、锣鼓、刀枪火铳。
一阵恐吓后,这些野人便会钻进密林中无影无踪了。
甚至还说,三姓寨建寨初期,时不时还有野人在寨子周边的密林里窥视,但后来却莫名其妙地彻底消失不见了踪影。
“是被他们吓跑的!”山民们肯定地说。
他们就是指三姓寨最后的三个土匪头子。
说这几个头领在三姓寨占山为王的岁月里,他们会派出寨子里的土匪们,携带着锋利的刀枪和装满火药铁丸的火铳,常年在寨子周遭四处巡山。
遇见狼虫虎豹便会用火铳轰跑,庄稼成熟时还会派人日夜在田头值守,通宵高燃篝火,击鼓鸣锣,高声放歌,吓得野猪狗熊乃至于野人们浑身只哆嗦,遁入深山。
一直到现在,三姓寨人在庄稼成熟时还保留着这个传统。
这几位土匪头子还在方圆百里内寻找适合打造良田的地方。
一旦寻到,便会联合当地的山民,从深山找到合适的水源,开山挖石,修渠蓄土,沿河岸或者山坡打造水、旱梯田,种出白花花的大米、金灿灿的玉米和面坨坨的高山洋芋。
乡民们说,就是这群土匪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在三姓寨上上下下寻找合适的地方,开辟了几千个水梯田及上万亩的旱坡地。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水梯田,才彻底地解决了山寨匪众以及早先进山乡民们的基本口粮问题。
他们还开办了油坊、碾米坊和杂货铺。
鼓励山民们上山打猎、挖药材、捡桐子、割生漆、割棕皮等山货,用这些皮毛山货到杂货铺换取油盐酱醋茶。
匪众们则把这些山货通过小船经由阴峪河运往上庸、庐陵甚至是老河口、汉口,卖得钱财再换取山里人的日常所需。
从清代末期到解放前夕,虽然这深山老林里虽缺衣少穿,消息闭塞,但却远离了战争的纷扰,人们安居乐业,一片清平。
所以,不断有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地躲避战乱的灾民们或慕名而来或乱闯而入,在三个开明土匪的关照下,最终都留在了这里,并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最终,三姓寨的原始居民达到了上千户的规模,分散在方圆百里的河谷开阔地及高山草甸上。
正是这三人,啸聚山林,聚拢了三姓寨最早的先民,继而在这世外乐园开辟出这一片沃土。
这几个土匪头子至今有名有姓,他们分别叫杨崇武、韩继先和彭远志,是三姓寨三大氏族的先人。
孤陋寡闻的山里人,从来没有见过什么大英雄,认为这几个匪首便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他们做了流芳百世的伟大事业,觉得他们就像璀璨的明星,是三颗闪亮的“星星”。
这三人因种种功绩,由早期山民们口中的“义匪”,逐渐演变成为三姓寨人心中的“三星下凡”。
所以,用“三星寨”命名寨子,来纪念他们当年开山造田、造福后代的义举,再也合适不过了。
这便是“三星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