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有什么牌,下什么叫

三分糊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1991从芯开始最新章节!

    //吐槽一句,汽车合资三十年,国内车企真是学了寂寞。

    ——你还可以做一些什么?

    面对这句话,苏远山考虑了很久。

    不是他不知道该回答什么,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远芯的诞生和存在,这一世,在远芯的影响力所能触及的领域,已经完全改变了模样。

    液晶面板的上中下游,锂电池的上中下游,通讯技术和通讯产品的上中下游,国产操作系统、互联网企业、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半导体材料与设备……这些与未来紧密结合的产业,都已经崛起,或者正在崛起当中。

    远芯还能做什么?

    见苏远山陷入沉默思索,领导也不着急,喝了一口茶后翻了两页文件,又看了一眼手表。

    “如果只说汽车……”

    苏远山抿了抿嘴,笑意重新升起。

    “先说我对目前合资模式的未来的看法吧……坦白说,我是持不乐观态度的。”

    领导不留痕迹地皱了下眉,但依旧认真地看着苏远山,示意他继续。

    “我们也和国外有类似的合作模式,远的如泰安、SYD,近的不说了,上个月刚刚谈妥的ADO——那还是AMD,德远,星海这三家半导体领域的巨头一起‘合资’的晶圆厂。它的诞生,意味着全球半导体格局将从IDM模式走向设计+专业的代工模式,就算intel这种排名第一的半导体冠军,也阻挡不了由技术和市场所决定的方向。”

    这时领导突然插了句嘴:“我想起了你以前说的,赢家通吃,行业细分。怕是有十年了吧?”

    “对,十年了。”

    领导便笑着摇了摇头,当然,这是表示他的感慨。

    十年前,苏远山还不到二十岁呢。

    “这些企业,从模式上,都是合资。但实际上,一个专业代工厂最重要的制程工艺和突破制程的能力,却一直把握在德远的手中。德远可以花十亿美元,百亿美元对制程进行突破,然后三亿美元,三十亿美元授权给合作企业——让后者节约了研发资金,又让前者保持了技术的垄断,节约了成本。”

    听到这,领导眉头突然一皱,深深地看了苏远山一眼:“你继续。”

    “而德远为了让世界接受这种模式,又采取了多地上市,出让收益的方式……形成了资本与技术、市场的利益共同体。”

    “但德远的根,还是在这里。那么技术的根,也还是在这里。”

    苏远山一口气说完,便静静地等着领导回应。

    他之所以会拿德远来举例,一方面是因为德远的对外扩张与国内合资性质类似,都属于强势方进入弱势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有一些声音开始质疑德远的股份构成——虽然远芯依旧是大股东,但整体股权结构上,外资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算上HK的外资机构掌握的股票,所有外资已经有差不多百分之六十。

    苏远山当然知道搞经济的领导不会如同普通老百姓那么无知,但他说出来,总是意味着态度。

    不过……很显然,领导并没有在意他的这个“态度”,甚至领导压根就没介意过什么股份。

    领导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苏远山所举的例子上。

    以至于,他也陷入了沉默和思索中。

    良久后,领导望向苏远山:“真的没办法解决?”

    苏远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轻声道:“我其实很佩服老美……譬如在EUV联盟这件事上,他们要求合作的光刻机企业,必须要在其国内采购成本超过50%的零部件,用这种直接了当的方式来确保其国内的产业链优势。”

    “所以,如果说我们还能做什么,那大概就是,我们要在国内引导和建成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

    领导慢慢点头,再次看了看表后笑了起来。

    “小苏,你打麻将不?”

    “啊,不打。”

    “会不会?”

    “会一点点。”苏远山虽然有些不明就里,但还是老实点头:“春节的时候会陪我妈摸两圈。”

    “呵呵,打牌最好循序渐进地来。而且一定要注意,你有什么牌,就下什么叫。”领导笑着对苏远山伸出手:“要看牌。”

    *

    *

    苏远山返回首都科技园时刚好晚上八点,不出意料,留宿在这边的王传富依旧在办公室里等着他。

    “怎么样?”

    “不怎么样,天威难测。”苏远山放下公文包,乐呵呵地冲王传富开了个玩笑:“走,找老朱聊两句。”

    不一会,朱元新开着小车抵达巷门口——为了保持四合院的原汁原味,设计中心并没有对这几座四合院进行任何格局上的改变,只是路修好了一些,也安装上了路灯和监控。

    三个人沿着路灯走向小湖。

    “领导说,要循序渐进,要有什么牌,才下什么叫。”

    “乐观一点说,有两层意思。”

    苏远山走在最中间,踢着小石子轻声道:“一方面,让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这是当领导最大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定海神针的作用。”

    朱元新和王传富两人同时点头。

    “另一方面,我倾向于认为,国内要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摸底和论证,把我们的底牌给‘找’出来。”

    王传富咬着牙,皱着眉,思索片刻后道:“意思就是,我们发展得越快,国家的牌就越好。”

    朱元新补充道:“胆子也就越大。”

    “对,技术日新月异,一切都是动态发展的嘛。”苏远山点点头,望向王传富:“老王,你看能不能在今年之前,先敲出一台SUV来。”

    “如果真要加班加点地干,那显然可以。”王传富作为负责盯着汽车制造部门的执行董事,对远芯车厂的了解是最多的。他只是略一思索便给出了答案:“但山总,有一说一,最大的难度还是在于充电和续航。”

    “是啊,这个牵扯太广了。但那可是未来啊……”苏远山眯着眼,感慨道:“我现在做梦都在想,上面发一纸文件,要求新修有车位的小区必须配备充电桩,要求每个加油站都留出充电桩车位。”

    “我做的梦比你更离谱。”王传富呵呵笑道:“我希望的上头发一纸文件,说10年之后就不发燃油车牌照了。”

    “哈哈,那可真是做梦了。”朱元新大笑:“五十年差不多。是吧,山总?”

    “嗯……用不了那么远。”苏远山认真考虑了一下后摇头:“主要还是看环境恶化情况,看京都议定书的落实情况。现在大国就俄国那边还没签,我们倒是早就签了,但还没最终核定。”

    王传富问道:“我们应该快了吧?欧盟今年五月份就已经核定批准了。”

    “嗯……估计就这个月。”苏远山点了点头。

    这时朱元新突然道:“山总,你说地球环境问题到底是个伪命题还是真命题?”

    苏远山一怔,随即微笑起来。

    “当然是真命题,只不过啊……在落实的时候,牵扯了太多利益、地位、发展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它看起来像是工具——虽然它也确实被某些人利用成了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气候问题,确确实实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如果在水热起来之前不能跳出来,那今后就跳不出来了。”

    “碳排放把我们列为普通国家,责任却把我们列在第一。我可去他娘的……”

    见苏远山少有地爆了粗口,其余两人都忍不住一笑。

    苏远山摇了摇头,继续道:“不过咱们国家情况特别复杂,我们的人口最多,占世界五分之一,粗暴点说就是受到气候影响的人口占比也就越大,确实也应该担负起责任。但我们又是发展中国家,年收入不到1000的绝对贫困人口都还有八千万……你说怎么办?”

    “咱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发达国家老百姓的生活。但这样一来,咱们的经济总量可就是五个老美……草,谁敢直面这样的国家?瑟瑟发抖好吧!”

    朱元新笑着替他总结:“所以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对,不可调和。就像燃油车和电动车……”苏远山随口说着,但随即便眉毛一皱。

    片刻后,他望向王传富:“老王,你们论证过混动汽车没?”

    “啊?论证过,但那个迟早会被纯电车替代……就没往那方面考虑,再说我们也没有造燃油车的经验啊。”王传富疑惑地望着苏远山:“你想试试混动?”

    “老总的话提醒了我。”苏远山抿着嘴,眉头深锁,直接一屁股便坐到了路边的椅子上思陷入了沉思。

    王传富和朱元新二人对视一眼,也不打扰他,只是陪他坐到一起,但两人也都开始思考混动的意义。

    几分钟后,苏远山慢慢抬起头。

    “我要检讨一下,汽车领域,它不是我们熟悉的半导体领域。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悠久,也是产业链最齐备的工业体系,想要弯道超车,难。而且虽然我坚信纯电是未来,但如果要让我一路鲁莽且坎坷地走到电车市场爆发的那一刻,我还是不愿意的。”

    “用最快的时间论证一下混电车,然后看看能不能找个合资厂进行合作。”苏远山越说眼睛越亮:“老总想要过渡方案,想要求稳,那我们就稳一点,就找个过渡方案。”

    “可是……市场呢?”王传富沉默点头,随即问道。

    “问欧美要。”

    *(老美的混动市场居然挺起来了。)

    *

    远芯的行动能力自不必说,当天晚上,王传富便联系了车厂那边的设计中心,让他们用最快的时间搞一套可行性方案出来,而他则和苏远山闭门磋商,针对混动汽车的过渡性地位和目标市场的方向以及发达国家消费习惯进行深入的交流。

    两人一直认为,找欧美要市场,确实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而且还必须是有别于目前本田之流搞的那种只靠发电机充电续航的混合动力汽车。要能够插电充电的那种。

    但这种成本明显比燃油车高一截的插电新型混动,无论是王传富,还是苏远山,都认为必须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扶持和推广才能让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毕竟……在普通人看来,只要车便宜好使、油便宜好用,谁管你环保不环保?

    九月初,苏远山回到省城,召开了一次临时的执行董事会。

    虽说是临时会议,但除了张汝金在硅谷忙着晶圆厂的事脱不开身之外,其余悉数到场,就连在西雅图出差的周小慧都和叶如黛顺路回了省城。

    在会上,没费多少功夫便通过了由索芯领导,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全面介入的决议。毕竟Divo超跑已经开始全球参展,车厂也快建好了,机械臂的订单也交给了旗下与索尼合作的子公司,只要一切顺利,不出两三年,远芯的纯电汽车便会走下流水线……是真正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就算上面一点配合都不给,远芯也要自己把这条路走下去。

    但混电,不同的意见就比较多了。

    特别是段勇平,他一直主导远芯的全局业务,很清楚远芯当初收购夜明珠的时候,纯粹就是收了个架子,里子什么都没有——不然Divo也不会三年了才敲出一辆样车来。

    如今好不容易在电车领域摸到点经验,又要启动混电项目,投入是一回事,国内的燃油车技术那可是几乎等于没有……

    真要搞,费钱费力不说,时间上也来不及。

    ……

    “除非哪家车企能够开口子,让我们的资本进去。”段勇平皱着眉,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判断:“不然,我真的不看好以往我们的合作模式。”

    随着段勇平的表态,所有人都不说话。

    毕竟在座的都不是普通人,都知道汽车行业意味着什么。远芯此前进入汽车行业,是凭着对半导体、对新兴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领先杀进去的,可以说是走的偏门。

    但现在要和燃油车技术接轨,那真的就和远芯的气质不怎么相符了。

    而且,段勇平作为远芯CEO,就算是苏远山,也必须尊重他的意见。

    “是,我也认为段总说的没错。”

    苏远山用笔在笔记本上轻轻一敲,沉声道:“坦白说,推出混动车并不是我们的本份。我们只是为了给国内的车企,特别是那些合资车企提供一条发展和转型的道路。以及部分的技术支援。能不能接受,是他们的事。”

    段勇平微微一怔,很有些惊讶地看着苏远山:“会让我们进?”

    “反正我们只尽可能地把方案和预期准备完善即可,到底要不要让我们进去,上头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