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炮灰打脸日常最新章节!
以往,只有水稻才纳入赋税体系。
而,相比起江南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绝佳,气候环境更是绝妙,一年能轻轻松松就收获两季水稻的地方,其它的地方,不论是北方,抑或是南方,都面临着一年一季水稻,每年栽种的水稻,除去交纳赋税后,就再也余不下多少的尴尬场景。
如今,大唐王朝已将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三样产量高,又不娇气挑土壤气候环境的农作物纳入税务体系,更有杂交水稻的高产量带来的底气,那么,若还是按照之前的征税方式,收取赋税,就难免出现农民囤粮过多的情况。
而,作为“三足鼎立”之一的大唐王朝,一举一动,都难免逃脱其它相邻两个同样强势大国的窥探。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肯定,这两个国家就不会“眼红”大唐王朝的杂交水稻、玉米、红薯和土豆这四样高产量农作物的种子,并私下里派遣所谓的“商人”大量收购?
在庞大的“利益链”趋使下,连一众位高权重之人,都会按不住地“内外勾结”,又如何能指望一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状态的普通农民,懂得这些高产量种子背后暗藏的深意,从而将粮种仔细地收妥,不会因为商人提供的高额财帛而心动,留下只供下一年栽种所需的粮种,将其它的粮种全部售卖出去?
如此一来,岂不是平白无故就令大唐王朝成为其余两大强国的“试验田”?就连本属于大唐王朝的丰盛果实,也被这两国一声不吭,轻轻松松地给摘了“桃子”。
但,若大唐一意孤行地调高赋税,又难免令藏于朝内的“内奸”察觉到动手的机会,从而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激发起百姓和朝庭更大的矛盾。
最终,出现所谓的“农民起义”。
如此一来,哪怕太上皇和皇帝再如何地疼宠傅佩瑶,并打心眼里认定这件事与傅佩瑶无关,只是他们得到这些高产量种子后,行动上太过激进冒失,才会出现这样不可预料的情况,却也难免生出淡淡的埋怨。最终,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从而本着“帝皇不可能犯错,一旦犯错,那么,定然是臣子没尽到提醒责任”等念头,而将这口“黑锅”给扣到傅佩瑶身上。
到那时,等待傅佩瑶一家的,又会是何等凄惨又狼狈的结局?
……
“瑶儿,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傅四爷难以言喻地看着傅佩瑶,这回,甭说脑袋了,就连牙齿,甚至,全身的骨头都在叫嚷着“疼痛”了!
“嗯啊!”傅佩瑶眨巴着水润的眼眸,笑嘻嘻地回望傅四爷,满脸不在乎的摆手,道:“爹,你的承受能力太差了!不就是赋税嘛!至于一幅如遭雷劈的模样?!”
傅四爷抹了一把脸,只觉得整个人生愈发地艰难起来。
“赋税”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
那是真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论谁,都不能否认赋税与国家政治发展之间那真正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牵绊关系!
然而,傅佩瑶仍嫌不够,继续一摆手,道:“和治理黄河的水患相比,这所谓的赋税,还真算不了什么!”
“黄河水患?!”傅四爷一字一顿地说着,简直恨不能来道雷将他给劈晕过去,从而不用再面对接下来那越来越可怕的打击!
“是呀!”傅佩瑶摊手,耸肩,一脸的无奈,“前不久,我无意中翻看到律法的书籍,才发现我朝赋税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商业粮食等最最基本的税收,还包括了人头税!”
诸如杂交水稻、玉米、红薯和土豆等高产量农作物的推广,在交纳了最基本的赋税后,就会导致往日里“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们,在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本着“养儿防老”的思想而加大“造人”力度。
别跟他们说什么“少生孩子多种树”“生得越多就越穷”,在广袤的乡野之地,那是真正的儿女越多,就越能得到众人的艳羡和追捧。
毕竟,儿女多,意味着劳力就多。而,劳力多,意味着家里粮食蔬菜瓜果等出息就不会少,更能在关键时刻凝聚成一股抵抗“天灾人祸”的强悍力量。
人多了,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基本办法,其一是往外扩张。
“与大唐王朝眦邻的几个国家,也就罢了,可,再偏僻遥远一些的地方,那是真正的人烟罕见。而,这些地方,并非穷山恶水之处,而是真正藏纳了无数不为人知的宝藏。”
“倘若,我们将那些多余的人口派到这儿,或耕种,或挖掘矿产,不仅潜移默化地就让人觉得这片土地属于大唐王朝,不费吹灰之力,就为大唐拓展了疆土,更能将那些挖掘到的矿产转移到国内,比如说,金银铜铁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必不可少的矿藏。”
这,不就是当初傅佩瑶提出与边疆游牧民族进行“盐、粮食蔬果、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大唐王朝的特色之物,与牛肉、羊肉和羊毛等边疆特产进行交易”时,所谓的“毒计”吗?!
看似“新瓶装老酒”,然而,却极其有效。
以至于一脸懵逼的傅四爷,在心神失守之下,也不由得拿震惊和赞叹的目光看着傅佩瑶。
人哪,都是有表现欲望的,哪怕穿越而来,自诩历练颇多,早早就拥有一颗淡然从容之心的傅佩瑶,也不例外。
谁让平日里,傅四爷与傅佩瑶这对父女俩惯常的生活状态就是“互怼”呢?哪怕,其实,彼此心里也很是欣赏对方的为人处事姿态,然而,脸上却不显露分毫。
何时像眼下这般,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尽皆展现出来了呢?
于是,傅佩瑶就在傅四爷那满满的赞叹目光里,挺胸抬头,一脸骄傲和自得地补充道:“若有那不愿意远离家乡故土之人,就可以征入‘治理黄河水患’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