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曲线发展

通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这世界危在旦夕最新章节!

    ‘圣光大学’的计算和应用学院在靠近嘉兴市的位置,属于上海的偏远郊区,环境和设施都比较差。

    荣格的家人会暂时安排到上海市内,他本人则参与到学院建设中。

    初到学院,接机人员带荣格到处走走。先是看看正在平整土地的校区,基本就是将原来的一所中专职校给扩建了。

    “这里原本有两所中专,教学水平都很差,也没什么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学校里只有两三百个学生,基本啥也学不到,濒临关闭。

    但这里校舍和教学楼挺大,周围空地也多。我们接手后将其合并并花钱整顿,重新装修一番。

    原本校区建筑灰不溜秋,门窗和外墙都破,看着就没档次,修缮后好歹漂亮些。”

    随着接机人员的指向,几栋看着洋气的教学楼矗立在荣格眼前。后者不知道之前的建筑是个什么样子,但粗看眼前的楼层外墙不算差。

    操场上正在搞军训,荣格看得啧啧称奇。接机人员对此大笑解释,“集团不知怎么想的,觉着学生不认真就是缺乏管束。

    这边场地大,‘圣光’将自家接手的另外几所大中专师生全部移过来,找了一批陆军退役士官搞强化军训。

    就因为这,附近好些家长把自己孩子送来入学。整整三个月高强度的摸爬滚打还真的很锻炼人。好些学生军训后不想读书,去当兵也容易些。

    过去职校技校的要求是‘男的不死,女的不生’。军训后的学生风气大幅改善,加上学校给予不少激励和补助,校风校纪可比过去强多了。”

    这段话语之外饱含不知多少酸楚。

    国家在发展,但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上大学。还是有很多十几岁的青年浑浑噩噩,因为各种遭遇停留在底层,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媒体少有关注这个群体,就算报道也基本是负面新闻。

    以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个‘不上进’的阶层也极其巨大,可他们往往连找份正儿八经的工作都难。送外卖快递都算好的。

    ‘圣光’送到美国的‘派遣劳工’就是这个群体,但大多是军工体系内进行筛选,算是一种福利。更大数量的底层年轻人同样需要获得上升空间。

    荣格记忆里,国内外学校少有进行三个月高强度军训。他很不解的问道:“‘圣光大学’难道会开附属技校?”

    “会有。”接机人员很肯定的回答,“培养高级技工是确定的事。因为国内很缺这方面的人才。技工水平差,有高档设备也难以发挥作用。

    私企往往不愿意干培训工作,喜欢来了就能干活的熟练工。

    可现在技校职校的教学水平很差,尽是些厨师美发,搞汽修和开挖掘机都是有技术含量的。

    ‘圣光’参考了目前国内外的产业链体系,打算承接这方面的社会义务,培养高级技工。

    比如很多高精尖设备科技含量高,但其操控并不需要硕士博士去干;生化实验中喂小白鼠和洗烧瓶也是枯燥乏味,需要的是长时间的耐心和认真;

    很多工作看着高大上,其实制定操作规范后完全可以丢给普通人干。

    欧美在这方面就干的很好,让专业人员去干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国内则死活扭不过这个弯,不愿意给技工高收入。”

    荣格对这番话大为赞同,连连点头。

    国外很多科研院所的杂务其实都外包,花钱提高效率。但也有无良教授干脆招个学生来打杂,压榨苦力。

    “等学校的本硕博招生,也要进行三个月军训?”

    “本科肯定军训。硕博是不是军训在研究。按集团的考虑,就算不军训也要强化身体锻炼。但能不能实施尚且未知。”

    荣格也挺赞成搞点军训。

    国外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相当高,健身是很普遍的事。好的身体能提升人的气质和自信,也更容易应对繁重的学业和工作。

    国内学生被繁重学业压的喘不过气来,从小学就缺乏锻炼。

    这一系列措施让荣格觉着‘圣光大学’确实算对接国际做法。

    现在已经快五月,距离九月开学没多久。

    学院初开,大一新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暂时倒也不需要什么高端设备。至于硕博学生么,可以向其他高校借设备,勉强也能撑过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

    荣格资历和能力都是世界一流,加入‘圣光大学’工程和应用学院的材料院系。虽然学院尚未招生,但已经不少硕博生想方设法联系上,要读他的专业。

    荣格的研究方向正是国内所急需的半导体材料。比如晶圆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国际上正在普及十二寸晶圆。

    国内只有14年张汝京创办的上海新昇能生产十二寸晶圆。但新昇的设备做不到全国产,很大部分靠进口。产业链到此几乎中断了。

    上海是国内半导体和电子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学院还没正式运转,荣格手下就多了七八个博士硕士。首要问题就是提升技术和良率。

    因为国内目前只能搞定4寸和6寸晶圆的全套技术。别说12寸了,8寸都有困难,要到20年才突破。相关设备还基本都买美国的。

    要想突破技术,就得先摸底。

    荣格带队花点时间把国内半导体产业基本跑一遍,用国外最高标准的目光审视,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很多产品根本没有商业竞争力。

    “这种设备早就淘汰了,没谁会用的。”荣格在浙江某家机电厂,指着一台六寸晶棒直拉炉,摇头不已。

    但旁边的博士低语提醒,“老师,这种炉还是有人用的。”

    “谁这么傻?买这种烂货?”

    “我们自己。”

    啊......荣格惊愕的张开口,反问道:“我们自己?”

    博士生低声解释道:“‘圣光’有两条全国产化的半导体生产线,从硅料硅棒到晶圆制造到芯片设计再到掩模光刻以及封装测试,全部都是立足国内设备。”

    “这能用?”

    荣格也跟着压低声音。

    “以国内的水平,这样的生产线价格不会便宜多少,生产效率只怕不到国外产线的十分之一。良率会低的毫无意义,成本能突破天际。”

    这不符合经济规律啊。

    博士生继续苦笑点头道:“没错,全靠砸钱。生产线就建在赣州,去年开始规划,建设周期一年半,大概今年十一月份就要投产。

    预估产线运转后,每个月会亏掉几亿人民币。可集团总部却愣是无所谓,只要求在生产中不断改进。”

    卧槽,这还真是拿钱砸啊!

    有国外现成的产品不用,非要用国内的烂货,完全不考虑盈利的。博士生解释,“主要是担心国外禁运。”

    ‘国外禁运’这事倒是很符合目前美国当前的‘白色恐怖’氛围。指不定哪天特朗普就会搞个大事。

    “也好,设备用起来才能发现问题。”荣格倒是佩服‘圣光’,一家私营集团愣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惨。”博士生补充道:“集团已经下了新订单,准备再上十条类似的晶圆生产线。”

    十条?

    荣格对此就难以接受了,有钱也不能如此挥霍啊。想要推动技术进步,搞两条实验性的生产线就够奢侈了。

    “据说集团的意思是单晶硅做不好,先做多晶硅。芯片造不好,先造光伏电池。总之先堆规模,把产能爆出来。”

    博士生说这话时还咬牙切齿。

    光伏?

    荣格对这事就了解不多,只能听自己的学生细细说。

    中国的光伏产业可谓是经历过起起伏伏的波折,各种妖魔鬼怪都涌进来赚钱,制造全国首富,也制造了各种骗补贴的烂疮。

    这是个从世纪初就杀到腥风血雨的产业,08年次贷危机更是给予绝杀般的重创。可就算如此,光伏愣是被中国人从零开始做到了世界第一。

    光伏产品没啥太多技术含量。括弧——仅限于中国来说。就是把光伏玻璃、电池片用EVA胶膜粘住再封装好了。

    最疯狂的时候,在南方的小服装厂都可以进入光伏产业。家庭作坊买上两三台金刚线切割机,再买几根硅棒,切成片就能赚钱。

    原料和设备都从国外进口。光伏电池组装好了卖给国外,主要是欧盟。国内不少企业靠这个发了大财,也有很多人风光一阵后赔的精光。

    电子级晶圆要求硅纯度为‘9个9’的单晶硅。光伏硅片的要求低的多,‘6个9’的多晶硅就够了。

    虽然国家已经不给补贴了,但搞了这么十几年,国内光伏技术愣是做到了世界一流。这个市场早已拼杀到白热化,‘圣光’却还是一股脑的扎了进去。

    隆基股份就是靠单晶硅的光伏电池,愣是把市值在2020年撑到了两千五百亿人民币。目前这家企业正在爬坡。

    既然有成功先例,‘圣光’照抄就好了。

    赔钱不算啥,能少赔点自然更好。反正‘圣光’真不在乎赚不赚钱,就是要把国产设备用起来,坚决不用国外设备。

    “国内企业只要有正常的现金流和管理制度,成长起来很快的。”

    博士生继续道:“就说这直拉炉,‘圣光’投资了国内好几家企业,也从国外挖人搞技术,预计明年就可以国产八寸晶圆。

    现在‘圣光’等于是迂回战术。在攻克芯片之前,把其他半导体外围产品先拿下。搞不定12寸晶圆,先砸钱砸出8寸晶圆来。”

    制造业界有个很可怕的定律——技术差一点不要紧,规模上来了会很可怕。

    ‘圣光’就是如此,愣是靠堆规模来压成本。搞个光伏电池,目标是把过去三位数的价格压到了个位数。

    荣格听完,直嘬牙——真让‘圣光’搞成了,市场上的友商会被杀的血流成河,最大的利润自然就归它所有。

    果然是越花钱越赚钱的暴力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