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这世界危在旦夕最新章节!
欧文堡,战役指挥大厅。中美将领和军官构成的导演部在这里控制两军合成营的演练过程。
由于极其贴近实战,在大厅后方的参观席位上则是一大批驻美外交武官,专门来看看两个大国的陆军小规模对抗究竟谁更强。
合成营是个完备的作战单位。炮兵,装甲兵,防空兵,装甲步兵,装甲侦察兵,后勤工兵和医疗等诸多兵种非常齐全。
特别是这次双方还加上了三架武直。
作战难度增加,对军官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双方真实战斗力。
指挥大厅的后座还有几十名来自各国媒体的记者,都在关注这场代表当前世界最高水平的陆军对决。
不多废话,夜里八点,双方开打——没有任何意外,两家的合成营都首先启用了各自配属的电子侦查和干扰欺骗设备。
双方都起飞了无人机,包括炮兵和侦察兵的,数量达到十几架。除了导演部预留的联络频道,对通讯和导航进行干扰和窃听也是手段之一。
但主要部队进入无线电静默。
现场记者的手机全部趴窝,GPS信号时灵时不灵。常规通讯真的回退到靠‘喊’的地步。
没多久,美国佬首先发威。
美军合成营的炮兵强化了一个火箭炮连,九辆M270‘钢雨’朝无人机侦查确定的某个目标发射了一百五十公里射程的陆军战术导弹。
本着‘实兵不实弹,实弹不实兵’的原则,双方炮兵的对抗场地在别处,实弹攻击的目标位置也由导演部提供。
炮兵侦查是否判断错误,火力奇袭是否命中目标,也是导演部认定。
指挥大厅的巨幅显示屏上,M270火箭炮发射的场景相当壮观。黑夜中亮起火光,长长的尾焰冲向天空,几分钟后弹头将命中一百多公里外的某个点。
现场‘观战’的各国武官顿时嗡嗡议论,对美军这个反应速度和狠辣劲有了直观感受。M270也算老装备了,但不断改进之下,依旧是极为犀利的进攻性武器。
记者们则给中方将领的面部表情做个特写,希望拍下些什么。但让媒体和全球观众失望的是......所有人都板着脸,没有给出任何信息。
但在私下里,PLA的军官们还是腹诽不已——美国佬耍赖,故意在战前将自行火炮连换成了火箭炮连。
因为老美空中力量强悍,陆军现役的M109A6‘帕拉丁’自行火炮还在用39倍径炮管,数字化能力很强,但其射程是个硬伤,远不如PLA用的PLZ52自行火炮。
而M270号称‘一百五十公里射程的狙击步枪’,它不但使用制导火箭弹,还可以使用战术导弹,其反应速度和打击精度都极高。
但导演部很快宣布,M270打中的是伪装出来的假目标。媒体对此有些惊讶,但双方军人都保持镇定。
因为PLA合成营没有任何武器可以够得着一百多公里外的M270,更别提这个火箭炮连发射后就转移阵地,不在原先位置。
这摆明是在示威,欺负PLA的合成营没带远程制导火箭炮,无法反制。
PLA军官们忍不住在私底下骂道:“操,得意啥。我们有射程四百公里的火箭炮,只是谁家合成营出门带那玩意?美国佬真是不讲武德。”
撇除一开始的喧嚣,双方对抗烈度高,反应快,战事很快进入白热化。从导演部的‘上帝视角’来看,无人机在满天飞,侦查连到处跑。
双方的坦克和装甲步兵谨慎的在攻击阵地上机动,偶尔有遮蔽天空的防空连在驱逐对手的无人机。
但很快,‘阿帕奇’出现了。
这种重型武直负载能力远超‘武直十’,其携带的‘地狱火’增程型,在PLA防空连的火力圈外游荡试探。
这次PLA合成营防空连装备‘红旗17AE’,带‘E’字母的一般都是外贸货。
这款履带式防空导弹车原本仿制毛子的‘道尔-M1’,国产化后性能获得大幅提升。防空距离最远推到十五公里外,单车可以在行进间执行任务。
至于携带‘天燕-90’和AKD-10的‘武直十’则暂时不见踪影,不知在什么地方。
黑夜中的战斗很快变得焦灼。美军打定主意,空中不占优,地面不出动。PLA的合成营则是稳如老狗,慢慢展开。
只是对媒体而言,指挥大厅内的气氛太沉闷了。巨幅显示屏上密布的线条和光点也叫人看不懂,没有任何战斗正激烈进行的意思。
导演部的中美双方都紧绷脸,没有接受采访的意思。匆匆赶来的毛子武官也面色冷峻,顶多向媒体夸几句PLA引进了自家什么什么武器。
只有英法这两根搅屎棍的武官态度和蔼些,能给记者们讲解些战局变化。BBC就找了法国武官,开口就问:“目前美军是不是获得了优势?”
法国武官对此呵呵发笑,一点不给面子的说道:“PLA军队是针对美军发展的,但美军不是针对PLA发展的。”
BBC记者一头雾水,完全不懂。
“美国空军太强,导致没谁可以对其进行空中打击。但现在合成营级别的对抗,美军失去了空中掩护,其地面防空火力太弱了。”
啊......BBC记者对这个判断极为惊讶,“难道现在PLA的合成营占优势?”
美国陆军的防空就是个笑话,早年间用‘悍马’搭载单兵用的‘毒刺’凑合,性能差的没法看,名字倒是很拉风,叫‘复仇者’。
但老美不在乎,它真没这个需要。
后来‘复仇者’确实烂的出奇,波音总算给美国陆军弄了个‘斯得瑞克’加‘响尾蛇’的方案,性能也就那么回事,只能叫‘不那么烂’。
法国武官点出一句,“PLA的‘武直十’是带对空对地武器的。‘阿帕奇’是很强,但它目前可只有对地武器。”
BBC记者更难以接受,惊讶道:“难道现在是PLA占据空中优势?那么接下来战局会如何发展?”
法国武官也皱眉,朝指挥大厅的显示屏上看了眼,“双方目前都出现无人机的损失,在这种高烈度作战下,无人机基本成了一次性消耗品。
现在就看......”
话没说完,大厅内突然爆出消息——PLA的防空连锁定一架进入防空圈的‘阿帕奇’。锁定时间超过十五秒,判定为‘击落’。
但没多久,美军借助熟悉地利的优势,其装甲侦查连开着M3骑兵战车穿过PLA合成营的防线,找到了一个装备VN-17步兵战车的装甲步兵连。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彼此,PLA的装甲步兵立刻试图跟对手拉近距离,却被美国佬召唤来的M270战术导弹给覆盖。
全连眨眼损失一半人员装备,被判定为退出战斗。
接下来战况变化极快,进入了惨烈的兑子阶段。
美军侦查连还没离开战场,正被火箭炮洗地的PLA装甲步兵抢在最后关头通报其位置,召唤后方的PLZ-52进行火力覆盖。
这边PLZ-52刚刚给己方步兵报仇,对面的反炮兵雷达迅速锁定其位置,又是该死的M270用战术导弹远远打了个齐射。
榴炮连跑路时慢了半步,眨眼变成了榴炮排。
但M270也算凶威到头了,它的多次齐射暴露其大致机动位置。
三架‘武直十’没去找‘阿帕奇’,反而低空迂回绕到美军后方,硬生生撕开对方弱渣般的防空,以‘牺牲’一架为代价,换得对面的M270全灭。
显示屏上每分钟都有一条新的战况出现,每条文字背后都意味着某个排级或连级队伍成建制退出战斗。
战争的惨烈就在这干巴巴的文字背后浮现。
看到M270完蛋,法国武官就呆住了,“美军失去最重要的火力支柱,大概率要输。”
BBC记者还是一脸茫然,“怎么会?双方主力都还没对决呢。”
“这种战斗的主力是火炮。”
果不其然,PLA确定对手没了M270‘钢雨’,立马杀气腾腾的发动了装甲冲击。
在‘红旗-17AE’的野战伴随防空下,十四辆VT-4打头,带着两个连的装甲步兵,在两公里宽的正面发起冲锋。
在战线后方五公里外,一个完整的迫榴炮连和残存的榴炮连提供火力支援,对任何冒头的敌方火力点进行定点清除。
欧文堡的训练场上布置了大量的红外监控摄像机,专门用于对战事进行实况录制和转播。
当PLA发起攻击时,指挥大厅的屏幕上可以看到黑夜中在旷野狂飙突进的装甲部队。滚滚履带无情的切入美军防线,硬是强行从正面攻了进去。
媒体就喜欢这种画面,全世界都看到红外镜头下滚滚涌动的钢铁洪流。绿色背景下每一个亮点都代表一辆无畏无惧的装甲战车。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PLA陆军就喜欢用这招。不搞迂回,不搞佯动,没有任何花俏的招数,就是以势压人的硬碰硬。
这一般是用来对付弱者的打法,但今次对抗性演练,隆隆炮声中挨这招的居然是美军。
“完了。”法国武官朝大厅显示屏上的电子沙盘摇摇头,“美军指挥官是典型的进攻性打法,没有远程炮火的支援,他根本防不住。”
BBC记者还是不懂,只能傻愣愣的低语道:“美军不是还有两架‘阿帕奇’吗?‘阿帕奇’不是坦克杀手?”
作为美军唯一的空中机动力量,剩下两架‘阿帕奇’急匆匆赶来充当灭火队员。但PLA的新‘三打三防’中,把美军空中打击列为最高威胁。
对军改后的PLA来说,火力差点可以接受,防空差了绝对不行。
当两架‘阿帕奇’带着‘地狱火’,紧赶慢赶前来堵住防线漏洞,立马被‘红旗-17AE’给干了下来。其战果只有一辆VT-4和一辆VN-17。
没了空中威胁,PLA的合成营冲的更快,眼看双方坦克就开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铁血大战——导演部的美国佬又喊停了。
这次对抗性演练已经没有意义,可以中止了。
又耍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