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求生在西晋末最新章节!
曹宏的利城之行十分顺利,那些豪强已被吓破了胆,纷纷献地纳降。没用多长时间,卫朔就彻底将东海国东部几个县纳入怀中,为了消化掉该地区,他立即让人实施均田令和释奴令。
为了防备西、北两面的敌人,卫朔派张二郎、曹宏分驻利城、赣榆两地,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坐镇祝其。之前卫朔还没觉得人才匮乏,可如今随着地盘扩大,他才意识到麾下可独当一面的人才太少了。
正当卫朔忙着剿灭地方豪强势力之时,突然接到来自崂山朱文的书信,在信中朱文劝他抽空回崂山一趟,崂山如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朱文有些扛不住了。
卫朔收到书信后,特意将杨黑子找来询问一二。他这才知道,原来自洛阳陷落之后,青州各地已无对抗曹嶷之心,这一变化加快了曹嶷整合内部的脚步。
到了现在,曹嶷基本上完成了对青州西部个郡县的整饬,他的目光逐渐对准了青州东部几个割据势力。崂山虽然不是首当其冲之辈,但也在曹嶷的整合收编之列。
“卫大哥,我听朱先生说,曹刺史虽然没有撤掉卫大哥身上的官职,但却指名道姓要大哥前往刺史府一趟。朱先生说这是曹刺史给卫大哥设下的鸿门宴,绝对没安好心!”
卫朔闻言暗自腹议道:“看来得抽空回崂山一趟了!”
想到这儿,卫朔立即将梁丘找来,向其告之了他的打算。
“怎么?主公必须现在回去吗?眼下正是关键时刻,若没有主公坐镇,属下怕出现意外啊!”梁丘面露担心之色。
卫朔摆摆手不以为然道:“能有什么意外?那些豪强地主没了部曲和粮食,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再说我们在四周驻扎有近万兵力,足以应付各种危机。在我离去之后,尔等只需谨守城池可矣!外人绝不敢轻易冒犯我们!”
梁丘闻言颇为赞同道:“这倒也是,铲除了地方上的豪强势力,等于将内乱掐死在萌芽之中。没有内患牵制,纵有外敌入侵也不足为虑啊!”
“此言甚是有理,正是因祝其似危实稳,卫某才敢离开一段时间。可崂山就不一样了,如今崂山即将迎来一场生死考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送掉崂山上的一切基业。”
“主公,崂山局势有那么严重吗?”
梁丘得知崂山危局,也不禁大惊失色,作为卫朔的心腹,他当然清楚崂山基业对主公大业有多重要。没有崂山上出产的青盐、炒茶,祝其哪儿来的发展资金?
“恐怕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祝其虽然西、北两面皆敌,但背后还有祖逖为外援。崂山就不行了,只有一条海路可与外界相通,其余各个方向都被敌人封锁的死死的。”
与梁丘密谈之后,第二日卫朔就悄悄登上了前往崂山的海船,临走之前他特意嘱咐梁丘、杨黑子二人封锁他不在的消息,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就在卫朔踏上前往崂山的海船时,在青州东部掖县有位豪杰也正想前往崂山一趟。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平定了王敦之乱,又随后起兵叛乱的那个枭雄苏峻。
苏峻虽然不是大族出身,可也是官宦之家。苏峻年轻的时候读了不少书,学了一身本事,十八岁的时候就被推举为孝廉,还曾担任过郡主簿,在长广郡掖县一带十分有名。
永嘉年间,曹嶷入寇青州,导致青州西部大量流民逃亡东部沿海一带。其中一大部分被崂山接纳吸收,剩余的则被苏峻安置在掖县一带。自此苏峻为了自保,纠合了数千流民与乡人一同聚众起事。
不过,苏峻起事不是为了寇略地方,他是为了抵抗曹嶷以图自保。当时在掖县乡间一带有许多像苏峻这样的豪强,他们各有聚集的徒众,但苏峻的实力最为强大。
为了团结众人,苏峻派长史徐玮传檄文于各个屯落,宣扬王化,又收拾无主的枯骨埋葬,远近之人感激他的恩义,便推举苏峻为主。
自此之后,苏峻便带着众人在掖县附近加强军事训练,以期日后应付曹嶷来攻。
本来曹嶷没精力关注像苏峻、卫朔那样的地方割据小势力,他的主要精力都在应付各地世家。谁知自洛阳大变后,青州本地世家一改往日暧昧不清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开始旗帜鲜明地支持起曹嶷来。
世家们之所以态度大变,无非是看到洛阳陷落后,西晋朝廷已没了复起的希望,他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利益保护人。而手握重兵,又对晋室保存着一丝好感的曹嶷就成了青州世家们最好的选择。
当曹嶷理顺了与世家关系后,他的注意力就被青州东部几个地方割据势力吸引住了。且不说崂山每年出产的渔盐之利,单说聚集在东部大量的流民也是曹嶷急需的劳动力。
眼下曹嶷正打算新建广固城,急需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可青州经过几次动乱后,人口已极度减少,如今东部那些流民反而成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由不得曹嶷不动心。
如今曹嶷拥兵十余万,对掖县、崂山一带正虎视眈眈。战前曹嶷为了拉拢苏峻,承诺只要苏峻缴械投降,他就任命其为掖县县令。
接到曹嶷派人传来的消息,苏峻立即召集部下以及兄弟苏逸商议。
长史徐玮出言劝道:“主上乃郡县豪杰,岂能降盗匪、夷狄之辈?我闻江东琅琊王乃宗室俊彦,今统领江东六郡,日后继承晋室大统者,必此人!今曹嶷势大,不可力敌,主上何不退往江东自保?”
苏峻闻言大喜,可他的人弟弟苏逸却提醒道:“兄长,掖县距江东有千里之遥,若从陆路撤退,必然会受到曹嶷的追击。咱们当中有不少老弱妇孺,万一途中有所损伤,不就害了诸位乡邻?”
“那兄弟有何高见?”
“海路,我们可以从海路撤退,往日常听人说,崂山人有大量船只来往于江东海面,咱们可以向他们求助。若从海上撤退,不但节省了时间,且还免了遭受敌军威胁。”
“崂山?就是那个产青盐的崂山?”苏峻闻言一动,随着青盐被贩卖到各地,崂山的名号在青州也是越传越响亮。
“没错,就是那个崂山!听说崂山的主事首领,本是崂山上的逃民,机缘巧合之下得了制盐秘技。靠着此秘技,崂山不但收拢了数万流民,还大肆开建港口,经营水军,听说他们的水军中已有了大小数十艘船只。”
“长史,你觉得二郎这个建议如何?”
徐玮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回答:“能得到崂山相助自是最好,可我们拿什么与崂山交易呢?崂山毕竟是流民建立的割据势力,对朝廷恐怕不会有好感。主公若冒然前去,有些不妥,不如先由在下前往打探一二吧。”
“长史言之有理,而且撤退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我们还得想法说服其他人同意撤离才行。那些流民本来就是背井离乡逃难至此倒还好说,可本地乡民就不太好劝说了。接下来长史就负责与崂山交涉,而我与二郎则抓紧时间游说各地豪强。”
“至于咱们那位刺史大人嘛……就以生病为由,暂时敷衍过去就是了。”
“诺!”
……
经过大半天的航行,卫朔终于顺利抵达了崂山。此时青岛港内旌旗飞扬,锣鼓喧天,码头上挤满了前来迎接的人群,打头的正是张大叔、杨二叔、朱文、张大郎等人。望着诸多熟悉的面孔,卫朔站在船头不禁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