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天竺战场上的天竺人

王子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大明1805最新章节!

    天竺的孟买,是英国控制的天竺城市之中,最为靠近战场的较大规模的城市。

    所以孟买也就成了英国在天竺战场的前沿作战指挥中心。

    反明同盟与大明正式停战后,陆续有大量从前线退下来的士兵,乱糟糟的涌到了孟买城周围。

    让这个本来就有些混乱的城市,眼看着就要彻底的乱成一团。

    英国天竺总督府烦不胜烦,不得不出动了大量的天竺宪兵和警察,去管理和控制他们的这些同胞们。

    这些士兵基本都是天竺人。

    天竺战场上的士兵都是天竺人,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完全没任何问题。

    只不过战争的参战方里面,是没有天竺这个国家的。

    实际上现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叫天竺的国家。

    北方只有几个大明的藩国和皇庄,以及服从于藩王和皇庄的一群各自独立的天竺土王。

    南方是英属天竺殖民地总督府,加上已经形同虚设的英属东印度公司,下属也是一大帮子天竺土王公。

    大部分的天竺人都是作为大明和英国的仆从兵,被送上了明英两国在天竺地区的争霸战场的。

    在六十多年以前,大明和英国结盟不久,刚刚把西班牙赶出大明洋和小西洋区域。

    这时候天竺的蒙兀儿(莫卧儿)帝国陷入了内乱,于是明英两国再次联手,开始从南北两端瓜分天竺。

    期间大明调解了英国与法国的矛盾,法国让出了几个天竺的殖民点,但在殷洲得到了一定的补偿。

    法国的殷洲殖民地,没有和历史上那样多次得而复失,他们始终占有着整个五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两岸。

    新法兰西的发展程度比历史上繁荣了很多,现在使用法语的白人人口也已经超过了两千万。

    明英两大国同时对天竺地区动手,两国之间还存在很明显的竞争关系。

    再加上蒸汽船的强大助力,可以运送足够的士兵和武器,直接与当地武装正面交战。

    这些因素都让天竺地区的殖民化进程大幅度加快。

    前后总共用了三十多年,差不多是历史上英国人所用时间的三分之一,这块膏腴之地就被明英两国瓜分完毕了。

    大明控制的地区集中在北部,包括现代印度半岛北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地。

    实际上,大明本来可以在天竺占有更多的土地。

    但是在明英两国瓜分天竺的同时,两国也同时在南墨地区联手,去抢占荷兰后裔布尔人的土地了。

    在更早的时间以前,大明与西班牙联盟的时代,明西双方共同打击荷兰人的时候,大明还无力征服南墨洲地区。

    那里的布尔人毕竟是泰西后裔,他们已经完全繁衍开来的地方,不是帆船送过去几千士兵就能征服的。

    所以当时的大明和西班牙人考虑过之后,就让这些布尔人从荷兰手中独立建国了。

    到了明英同盟的时代,蒸汽帆船已经普及,大明和英国人都有能力征服这些地方了,于是也就理所当然的动手了。

    可能是因为大明皇帝知道南墨洲地区矿产丰富,也可能是因为那是通往大西洋和南殷洲的航路节点。

    也有可能是为了独占小西洋做准备,准备完全占领这里之后,在合适的时机切断英国人前往天竺的后路。

    所以大明把更多的力量投放到了南墨洲,最终抢到了位置最好的好望角地区,以及好望角以东的大部分南墨洲地区。

    英国人最终只拿到了好望角以西和以北,与西南墨洲(纳米比亚)之间的几块土地。

    英国当时曾经提意,用南天竺的一部分土地,交换南墨洲东南部的土地或者马达加斯加,方便英国进出小西洋和天竺。

    但是大明考虑过之后拒绝了,这可能就是明英关系裂痕的起点。

    大明为了安抚当时仍然是盟友的英国人,允许英国舰队在南墨洲停靠补给,并且把毛里求斯和马尔代夫给了英国。

    同时英国自己也占了好望角西北的几块地,还有更西北方向的纳米比亚地区,能在这里建设大规模补给站。

    英国勉强可以继续维持小西洋航线,控制瓜分到手的印度殖民地,英国人才勉强接受了大明的建议。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面,大明与英国的矛盾不断积累,直到反明战争爆发。

    在战争正式开始之前,大明统治的天竺地区,总人口增长到了1.05亿。

    其中明人移民及纯血后裔约为1500万,混血后裔约有3000万,剩余的纯血天竺人6000万。

    由于世祖皇帝制定的非常严格的公民权力等级制度,以及在向外殖民过程中不断增强的“大明人”共同族群意识。

    让大明移民在海外娶妻的时候,只要有哪怕一丝的条件,都会找其他移民的女儿。

    这样生出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才能顺利的拿到藩国的公民权。

    第一代移民本身还有帝国公民权,所以有条件的移民还会返回大明本土生子,让子女也拿帝国户籍和公民权。

    如果是娶了天竺本地女人,那么她们生下来的孩子,就可能只有本地藩国的国民身份了。

    是不是有藩国公民权,还要看妾的出身和地位,以及更重要的父亲的地位。

    不过移民中的贵族和富裕阶层,却都习惯于纳“胡姬”为妾侍。

    他们不太担心后代的身份地位,甚至也需要这种混血后代的协助,管理和统治那些天竺土人。

    所以大明移民在自我繁衍的同时,也在天竺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混血后代。

    英国控制的天竺南部地区,总体条件不如北方的大明控制区。

    总的人口也相对略少一些,开展之前大约有7500万人。

    为了应对大明的持续移民政策,英国人曾经主动招募泰西白人向天竺移民。

    只要是白人会说英语都欢迎,不会说但是愿意学的也可以。

    现在英国控制的天竺地区,有白人移民和土生白人共500万,混血后裔差不多有1000万,剩余6000纯血天竺土着。

    大明传统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与大明宗藩公民等级制度结合,在生殖殖民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泰西人了解过了之后,也在殖民地大力效彷,维持本家族血统正常延续的同时,繁衍大量混血后裔作为统治工具。

    如果明英双方的生殖殖民政策继续保持,那么再过一百多年之后,纯血天竺人可能会变成少数族裔。

    就像当前大明藩国的日本人和朝鲜人,更久远以后甚至有可能会彻底的消失。

    然后,相对边沿的混血后裔,就会取代土着的社会地位。

    如果社会格局和制度不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会持续不断循环下去,直到社会上只剩下纯血后裔。

    与此同时,在明英两国的在天竺的移民超过两千万,世界科技水平比历史同期更加发达的情况下。

    整个天竺地区在战争之前的总人口,仍然只是与历史同期基本相当,约为1.8亿。

    因为明英双方都习惯招募天竺人去打仗,以前是去其他的地区打仗,现在是在天竺本土直接打仗。

    在整个反明战争中,天竺战场上的实际伤亡数量,应该是整场大战中最大的。

    因为这里是所有交战地区中,农业最为发达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而且能够自主生产武器弹药。

    然后明英双方在这里持续打了十几年的绞肉式拉锯战……

    天竺士兵水平较低,经常会出现各种失误,所以形成了反复互相推进的拉锯战,这让战争变得更加惨烈。

    没有人知道具体的天竺人伤亡数字,战争双方官方都没有特别准确的数字。

    按照民间报纸的估算,战场直接死亡的人数应该超过1000万,战争导致的间接伤亡可能会更多。

    所以现在天竺地区的总人口,可能已经降到了1.6亿以内了。

    如果根据性别和年龄比例去分析,数据会变得更加的难看,因为青壮年男性数量出现了恐怖的断崖式降低。

    大明在天竺战场的目标,本来是彻底赶走英国人,完全独占整个天竺和小西洋,所以是天竺战场的进攻方。

    英国的天竺总督府,与本土和后方联络困难,所以只能努力坚持防守。

    正好是当前的科技水平利于防守,再加上印度本土的资源和食物足够丰富。

    关键是双方都习惯用天竺人打消耗战,不舍得让自己的本族士兵直接上战场,最多是当军官督战。

    所以英属天竺才能守到现在,以至于以至于有报纸怀疑双方是在故意消耗天竺人口。

    不过英国天竺方面的将领,大部分觉得守住天竺完全是侥幸,现在已经开始大肆庆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