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穿越之若涵年华最新章节!
毕业典礼上的表演很成功,起码对于柳若涵来说,她在青山书院的知名度提高了一大截。
许多人见到她也会打招呼,那首《可惜不是你》逐渐风靡校园,为许多学生甚至书院之外的人群所知。
柳若涵在书院内原先的一小票粉丝形成的粉丝团,如今成员逐渐扩充,喜欢她歌曲的人越来越多。
柳若涵将之前录制好的《可惜不是你》单曲上传到了飞鹰空间,供人试听以及下载,目前来说效果还不明显,却也有了一小部分书院内的学生捧场。
许多学生为了下载歌曲以及音乐方面的交流,都向她要了飞鹰号然后添加为好友。
如今柳若涵的飞鹰号中多了“校友”一栏,差不多有二十位联系人的样子。——柳若涵添加联系人也很慎重,并不是人家发出添加申请她就马上同意。
至于《盛唐风华》一文,柳若涵早就定好周日辰正上架,更新六章作为上架回馈,反响还不错。
六月二十三,也即周一,《盛唐风华》作为精品上架登上了首页强推,加上设定好上架后正常日三更的更新量,如今《盛唐风华》已发表了十二万九千字。
上了首页强推无疑是个提高知名度的好机会,即便对于主角的身份性格、剧情的进展、大唐的盛世风华、极其出色的诗词等话题争议渐多,订阅在快速增加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除此之外,她拿到《新白》录制好的唱段后,开了新篇《新白娘子传奇》,将二十六万存稿全部上传到作者后台。
同样首发三章,而后设定好了日双更的更新量,又将对应章节的唱段一段段上传到章节页面,并特意说明了《新白娘子传奇》之所以称为“新”的缘故,并征询了一下读者的意见,看是否要将《白蛇传》这个“原版”设定写出来。
六月二十五日,周三,青山书院高等部统一期末考。
从课室出来时,天色已暗。
柳若涵长舒了一口气。
考完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四个科目,都是偏向文科类型,要求记忆力与理解能力存在优势。目前来说,她自我感觉还不错,至少对考题范围的把握方面还不错。
之前着重复习的考题重点大部分都在考题范围内,少部分没复习到的,平时学习的时候也记下了,现下除了一些偏题怪题无法确认答案之外,其余的她还挺有把握。
如此一来,她对于明天考试的四科更多了一些信心。
既然她把握重点的能力仍然如以前那般差不离,那么之前在学业上的努力想必也不会白费。
明天的四科分别是数学、化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都是偏向理科的类型,需要对各类知识、公式的综合与灵活运用。
对于上辈子学霸级的她来说,有上辈子的知识积累,加上这段时间的临时抱佛脚,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当然,许多名词、种类的变换还是需要注意的,毕竟这辈子的华夏不是方方面面被西方文化侵蚀得一塌糊涂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一切就能圆满结束,青山书院设定的期末考可不只是这些。
书院的考试定了三天,第一天偏文科,第二天偏理科,都是考“手动”能力,第三天却是考的“行动”能力。
高等部三年生的毕业考之所以安排两天,却是因为“行动”能力已经提前考过了。
自古以来,华夏有“君子六艺”之说,分别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项,乃是古代男子安身立命之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技能,当然,也是如今的男子依然需要重视的基本素质。
只是衍生到现在,这个范围已经不仅仅限于男子范围内,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的男男女女,成为每一个书院、特别是历史久远的书院的教学课程。
而到了如今社会,这君子六艺的内容也有了变动。
“礼”指道德与礼仪。
现今社会不比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有诸多繁文缛节,然而毕竟是从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和平演变而来,许多由书院传达教授的道德观念、礼仪课程都是需要严格遵守的,且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比起古代平等许多,礼仪方面也趋向统一,而非完全苛责于女性,对男性更放纵更宽容。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如今“广开民智、才德兼备”才是主流,也因此,对于女子礼仪、道德观念的要求也放宽许多。
不过这并不代表作为女性就可以为所欲为、放纵自流,相反,对于华夏帝国来说,“礼”之一道,一直放在民众教育的首位。
也因此,青山书院有一必考项目,便是“礼”。
“乐”指音乐与舞蹈。
自古以来“礼乐”不分家,各种仪式都需要“乐”,需要“舞”,如祭天之乐、祭祀之舞等,音乐与舞蹈,都是精神的寄托,能用声音、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表达心情、表现故事、传达文化的重要方式。
现如今华语乐坛的兴盛,也是“乐”之重要的表现形式。
青山书院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各有所长,也培养了许多擅长此道的公众人物,许多人如今已是地位崇高的“乐”、“舞”大家。因此在每次期末考时,这方面一般也会涉及。
“射”是习武,是射箭。
在冷兵器盛行的年代,弓箭是最厉害的远攻武器,可杀人于百步之外。
所谓“百步穿杨”、“三箭连珠”不外如是。
在古代,“射”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武力,显示了国家的强大,不习武、不会射箭的男人基本上没人看得上,更别提娶妻生子了。
崇武的民族必然强大、上进,侵略性强,尚文的民族则疲于防御、处处被动,文武皆备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是到后来流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的地步被拔高到一定程度,却对习武、射箭的要求减弱了许多,以至于“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反而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竟成了乘龙快婿的标准。
传承到如今,冷兵器的年代已经过去,热武器盛行,杀伤力更大、杀伤范围更广,取代了弓箭的地位。
射箭与国术——即古武术更多的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或者强身健体的途径而存在,不那么提倡注重;
“射”则演变为枪械射击,却并非必考科目。
虽然华夏帝国并不严格限制枪械的持有,到底没有特殊情况,无法长期持有枪支、反复练习,基本上也只有学院中的射击课程时,才有锻炼的机会。
当然,联邦的射击武馆并不少,只是学生期间,未必有那么多时间,也未必有那个恒心。
“御”即骑马与驾车。
古代的马与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战争时期十分必要的物力资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要“行万里路”,自然不单单只靠双脚,骑马、驾车才能走得更远、也更快。
战争时期,骑兵是最骁勇、最有战斗力的兵种,当无数骑兵浩浩荡荡飞驰而来,无坚不摧,万夫莫当。
当然,此时“骑射”二字却经常联系在一起,骑兵于马上射箭,箭落如雨,当有万夫莫敌之勇。
战争之中也需士兵驾驭战车。
古代战车有两种,一攻一守。
攻车直接用于对敌作战,守车则用于屯守以及载运辎重。
从商朝经西周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装备,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
骑兵则是由匈奴人首先运用,后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正式建立华夏历史上最早的骑兵。
如今社会,骑马依然是一种很潇洒、很锻炼身体的运动,然而驾车,却不再是马车、战车,而是轿车、汽车等。
“御”并非必考科目,却也有练习课,因此有一部分几率会在期末考中出现。
“书”是写字,是学习。
这个应该是大家都熟悉的,甚至到了众所周知的地步。
如今华夏联邦教育方面是花了大力气的,从初始启蒙的“三百千”,到四五岁开始学习的“四书五经”,再到六岁正式入学的各类课本各种知识,十五岁进入书院的八门功课及“君子六艺”的学习……
学习,可以说贯穿到每个人生命的始终。期末考的前两天考试的都是“书”的内容,最后一日自然不会再重复,“书”历来为所有人重视,书院自然也不例外,否则也不会安排两天时间专门考试。
“数”是算数,是逻辑推理。
买东西要计算,做生意要计算,做事情需要理清楚来龙去脉……衣食住行皆离不开“数”,列入期末考第二日的必考科目也是必然。
这个自然不必要再次考试,因此期末考的第三天,却是从前四者中择取三者作为考试内容。
柳若涵虽然一直在练习从网上找来的国术基础套路,却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多好。
“礼”、“乐”二者她自觉还勉强能通过,“射”、“御”二者却是个大问题。
射击她只在课堂上练习过几次,并不怎么擅长;
“御”么,骑马的话,她目前只在“上马慢走”阶段,开车呢,她以前是会开车没错,可是这个世界的轿车、汽车与前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她自觉还不能全部掌握。
即便融合了原主的记忆,她也觉得十分勉强,若是一个不慎,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