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计划:科技人才

左手上篮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末世零元购,空间仓库囤亿万物资最新章节!

    陆启的进口物资计划,可以依靠东东易购的渠道给予支持,这个事情进展的难度应该不大。

    末日堡垒的建设,却只能由他亲自操办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陆启自己一股脑的把钢筋混凝土先往空间仓库一放,

    然后再到西山防空洞里乱七八糟的一堆,这事就简单搞定了。

    建筑物承载能力、结构稳定、内部设置、生态循环系统……这一系列的事情非常专业且复杂。

    因此末日堡垒的建设,需要一名极度专业的高级建筑师。

    眼下,陆启就面临另外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

    这事我找谁?

    谁是最专业的?

    我能不能够信任这个人?

    佣人、厨师、清洁工这些普通的勤务人员,陆启暂时还不需要。

    讲质不讲量。

    他让周天宇去招聘,随便就能搞来一堆,但其实是一种负担。

    浪费口粮不说,而且人多眼杂,说不定就透露了末日堡垒的风声。

    关键,还是有一技之长的高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如果把乱纪元即将面临的那几年,比作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场人类与天灾、人类与病毒、人类与变异兽之间的世界级战争。

    那陆启作为战争参的与方,胜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充足的粮食储备。先把肚子填饱吃好,才有力气和精神做一切事情。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个方面,陆启也是第一时间考虑到了,要不然也不会把食物囤积,放在物资是首位。

    米、面、肉、菜、调味料,已经准备的大差不差了。

    其次,必须要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

    战争一旦打响,如果资源储备不足,也就不能持续而长久的作战。

    不过只要陆启顺利完成第一波物资的进口,那他的石油、煤炭、钢铁储备量,甚至超过一些中小国家了。

    所以在战略物资这个方面,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第三点则极为重要:战争离不开科技综合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

    打仗一方面消耗的是钱,比拼是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还要看生产能力,特别是重工业能力。

    前方战场每天都将产生一系列的损耗,子弹打没、坦克坏了,后方要能快速的、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随时加以补充。

    否则,前线部队战斗再英勇、再无畏,也将难以为继,无法最终取得胜利。

    若陆启只是一匹独狼,那倒无所谓。

    空间仓库里吃喝玩乐的物资,够他活几辈子了。

    但陆启他要建立势力,要完成心底深处的宏大野心,那就必须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工业制造能力,不光是囤积物资,也不是靠个人就能解决的层次。

    这需要一个国家级的完备工业和军事体系!

    连华国都是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才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目前仅次于米国。

    不谈其他的,军事工业最基础的钢铁,就不容易自给自足。

    比如陆启需要一种特制的钢材,即使他有大量的高品质铁矿石,还需要一套非常复杂的生产线。

    比如原料场、烧结、球团、高炉、转炉、精炼、连铸、热连轧机组、炉卷轧机等等。

    当然,陆启也可以不自已生产,直接将不同品类的钢材买好,分类囤积起来。

    但最佳的方案,还是自己掌握一套完备的生产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问题目前还很难解决,因为空间仓库的能力限制是“可搬运”。

    钢铁厂是搬不动的物体,暂时还进不到空间里。

    想到这里,陆启甚至考虑是否可以把某个钢铁厂拆解开来,分批次的搬进空间仓库里。

    至于钢铁工人嘛,只要有时间总能培训出来,无非是技术和熟练度。

    既然提到了人。

    不得不说,这才是战争胜利的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

    组特别是高科技人才!

    陆启在心中已按重要性排序,分别列出了他最想搜罗的几方面人才:

    第一就是基因科学和生物专家。

    对于丧尸病毒的研究,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

    这件事不但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超凡异能出现的原理。

    从上一世掌握的情报看,一个人最多只能觉醒一种超凡能力。

    不管天赋和战斗力高低,这个先天性的门槛始终无人可破。

    如果陆启能突破这一点,那将是质的飞跃。

    一个人掌握多种超凡能力,一手冰霜,一手火焰。

    冰火两重天!

    爽歪歪!

    所以,陆启一定要把病毒研究这件事牢牢抓住在手里。

    致力于在研究方面,领先世界上的所有其他人,防止一切被翻盘的可能性。

    富人靠技术,穷人靠变异......

    万一哪天出现了超过SSS的异能强者,靠变异获得的超能力,就有翻天倒海的逆天实力。

    碰到陆启这样的,随手一巴掌把他勤苦经营的末日堡垒,给一锅端了。

    阴沟里翻船,你说找谁说理去。

    除了基因科学生物专家,医学专家、军事专家、芯片专家、粮食专家、计算机专家也都是多多益善。

    至于高级人才从哪里看,陆启受到了米国的启发。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通常也是从人才开始的。

    上个世纪,最着名的国家挖人行动,就是米国人的“回形针行动”。

    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米国通过争夺德国技术专家,将大批火箭技术专家及高阶研究人员转移至米国。

    一开始,米军把这一活动称为“云遮雾绕工程”,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后来将行动代号改为“回形针工程”,但其任务目的仍然没变。

    米国派遣进入德国的1000多名技术情报人员,分成了多个小分队。

    问题这些科学家中,很多人都很着名。

    冯得·布劳恩,V22导弹的策划者。

    亚瑟·甘道夫,火箭制造专家,后来在米国NASA服务。

    拉希德.果戈里,计算机专家。

    不过陆启所面临的局面,完全不同。

    首先他只是一个人,最多算个有钱人。

    现在是和平年代,让他一个个把科学家拐走,可操作性不强。

    不过科学家们也要项目经费,是不是能花钱搞个世界级的学术论坛,把这些高端人才全聚在一起。

    到时候通过空间仓库,一次性弄回来?

    陆启这个点子很有创意,但是也极具挑战。

    空间仓库搬运生命体,现在还做不到……

    科技人才计划,陆启暂时没有成熟的操作办法,准备长远谋划。

    除了人才,陆启还考虑到另外一个资源。

    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

    知识和数据!

    重生的第一天,陆启就试图通过自己的笔记本,逐个科研网站下载论文。

    现在看来,还是太小家子气了些。

    陆启决定直接釜底抽薪,把全球各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全部复制一份!

    那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人类千百年来累计的智慧结晶。

    全球已建设了许多数据中心,其中美国拥有最多,排名第二的是英国,华国排在第三。

    规模排名前几的数据中心,分别是全球气象数据中心、全球能源研究科技数据中心、古哥数据中心、企鹅数据中心、米国中央情报局情报数据库。

    气象数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涉及海啸、地震这几波天灾,也关系到陆启后面的布局。

    能源研究,涉及后续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获得,也的必不可少。

    只有企鹅数据中心在华国境内,其他大部分分布在米国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迈阿密等城市。

    陆启作为一名互联网IT从业人员,对企鹅数据中心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初中时有一个五位数的企鹅靓号被人盗了,至今也没找回来。

    企鹅数据中心在华国西南的某个山洞里,该山洞也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山洞鹅厂”。

    不仅如此,企鹅公司还在那边挖空了几座小山,用于自己数据中心二期的建设。

    这些数据中心隐于群山中,建成之后外景无明显标识。

    所有核心设备均位于洞内,日常运行无人值守,无人迹可追踪。

    利用山洞外冷空气从洞口进入,经过制冷模块,进行间接换热后再排出。

    企鹅公司的老板,麻花生,也是华国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

    他还在北方大草原上,南海海底,东北大森林这些地方,建设了好几个数据分中心。

    陆启要建设数据中心,选址完全没有问题,西山旁边就是月牙河,天生的水冷资源。

    关键是如果将那些数据给复制出来,这是一个难题。

    陆启心里冒出一个主意……

    能不能通过东东易购的苏强云,邀请企鹅公司的麻花生,一起参与众彩物流批发中心的项目呢?

    然后,再把数据中心的数据,全部白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