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乡愁

爱撒欢的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梦回1993,从7岁开始最新章节!

    “啊啊啊”

    一个小屁孩,站在一块草地上,冲远边的天际线喊道。

    1993年,夏。陈继明(小名狗儿),7岁的小屁孩。

    此时正翘着二郎腿,双手枕在脑后,躺在一块青草垫上,嘴里还慢慢的咀嚼着一颗长长的狗尾巴草,感受着从嘴里传出略微苦涩的香甜。

    耳边还时而传来“哞”“哞”\"哞\"老牛的叫声,一阵清风袭来,整个人都好像要随风而去。

    此时的天空,天还是那么蓝,水是那么绿。

    陈继明那一双乌黑明亮的双眼,像星空的点点繁星,一直眨呀眨的。

    看着眼前随风舞动的稻穗和那远边的天际线处,即将落下的夕阳,好像不甘落幕,把天空烧的一片火红,形成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而此时陈狗儿视若无睹,思绪早已飘向远方,脑袋里一直在想着困扰着他7年的问题。

    我是一个正常的人吗?

    等等,重生转世吗?

    难道没有喝孟婆汤?

    孟婆通宵打游戏,打盹了?

    说来“陈狗儿”从出生后,从有意识开始,小小脑袋里就不时出现一段段模糊的记忆。

    直到上个月,才接受完这一整段记忆,就好像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见他还算幸福的36年。

    回忆着上辈子的一生,陈继明2004年考上大学,还是一本线好大学,在全村都引起了轰动,着实为老陈家争了一把脸。

    2008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教师后离职。

    离职后经同学介绍进入了一家广州的外企工作,本身人就聪明,学习能力强,又是大学生。

    短短四五年时间就已经做到了区域总经理的职位,管理广州那边十几家酒店。

    在这期间,因个人爱好喜欢下厨。十几家酒店大厨的拿手菜,被他学了个遍。

    那些酒店大厨开玩笑说,还好没跟他们抢饭吃,不然他们都得失业。

    后来因公司战略转移,把国内的业务都出售给了国内的一家民营企业,他就拿了一大笔赔偿金走人了。

    因为喜欢下厨,手上又有启动资金,就开了个大饭店,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活。

    一直到重生前,已是拥有十几家连锁酒店,身家上亿的大老板。

    一直在脑中胡思乱想的陈继明, 忽听耳边传来一阵一阵熟悉的声音。

    “狗儿,狗儿,回家吃饭了”。

    朝家的方向望去,只见马路田坎间,站着一年轻妇女,赤裸着双脚,穿着一黑布长裤,上身穿着一格状花短袖。

    正是陈继明老娘”“李燕芳”,一朴素南方妇女打扮。

    陈继明猛然爬起,迈开嗓子大声叫道,“好,听到了,马上回来了”。

    看着远边,慢慢转身离开的身影。

    才捡起地上的铁锤,悠悠然,向荷塘边的老牛走去。

    顺着牵牛绳,找到那钉地面的大铁钉,撅起个屁股,小胳膊左右挥舞着大铁锤。

    也许是那铁钉太深,陈继明那小胳膊小腿,时而左右摇晃,时而左右转圈圈,时而踩着地面用力向上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拔出了铁钉。

    牵着那老牛,老牛发出一声“哞”叫,也悠悠跟上“陈狗儿”的脚步,一人一牛慢悠悠的朝家的方向走去。

    陈继明的家在,“鄂省(北湖省)”公安县。

    地处湖北省中南部边缘,江汉平原南部,位处长江中游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

    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在这1993年这个时期,和全国很多地方还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相比较,“陈狗儿”的家乡是要好很多的,能吃饱饭,有衣服穿。

    因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水系发达,气温适中,粮食产量较高。

    水田种水稻(即大米)可一年两熟,而旱田种植菜子,黄豆,棉花芝麻等(即油、棉),而且水产丰富,鱼虾不缺,算是人们当时主要肉食来源。

    陈继明牵着牛,走到门口的马路上。

    看着自己现在的家,泥土路,泥瓦房,泥土场院,主打的就是一个纯天然、原生态。

    \"真就是晴天一口灰,雨天一脚泥\",看着欲哭无泪。

    房是那种在田中挖的黄泥,然后烧制而成的泥砖垒起来。

    然后在上面铺上石棉瓦(这种瓦现在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了,石棉对身体伤害大,但当时在农村普遍使用)。

    其实村里面有很多都已经盖砖瓦房了。

    陈继明家这样,还是因为他的原因。

    因为“计划生育”,他是属于超生一员(我国于1971年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是1982年)。

    当时农村没有管这么严,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两个。

    但需要缴纳罚款,记得好像是3000左右(我们那里是这样的,分地区各有不同,镇和镇、城里和村里、如果是公职人员,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到1995年后,就越来越严了,缴纳罚款都不行,就是不能生。

    他还记得上辈子,他们大队有一户人家,为了生二胎,孩子是在棉花田里生下来的。

    镇上“计生委”来了很多人,事情闹得很大,几乎全镇人都知。

    后来几乎附近就没有人生二胎了,颇有那么一点杀鸡儆猴的意思。

    陈继明家也不例外,缴纳了3000元罚款,还是分期给的。

    在当时那个年代,在农村那可是一笔巨款。

    可以在农村盖一座砖瓦房了,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几三十万左右吧。

    陈父:“陈丕民”、陈母:“李燕芳”夫妻二人共育有两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陈显勇”,今年11岁,正在读小学5年。

    陈继明应该也去读一年级了,但是在他的“撒泼打滚、坚决抵制下”,硬是拖过一年。

    陈继明牵着牛,走到家门前的场院中喊到:“妈、妈、我回来了”。

    李燕芳从厨房出来,看了看老牛的食窝处。

    “嗯,牛吃饱了,等会给你三伯家送去。”

    “好的,妈、吃完饭再去送吧。”

    老妈牵过牛边走边说道:“叫你爸和哥吃饭,你爸在菜地后面的田里除草,你哥在……。”

    陈母的话还没说完,陈继明已经撒欢似的跑了出去,没过多久又像一阵风的似的跑了回来。

    回来后就看见屋门前的一张桌子上,摆着四道菜了“一碗尖椒鸡蛋”“一碗红烧茄子”“一碗拍黄瓜”“一碗丝瓜汤”。

    都是家里菜园子种的,绝对的“绿色环保,纯天然”,陈继明的大哥则正在给全家人盛饭。

    陈母问道:“叫你爸了?等你爸回来我们就吃饭。”

    “嗯,叫了”说完就向墙角边用铁链拴着的大黄狗走去。

    骑到大黄狗的身上,抱着它的脖子、拎着的它耳朵、嘴里还发出“呜呜呜”的声响,这是陈继明从小到大的乐趣之一。

    大黄狗估计是被“蹂躏”习惯了、也不反抗,任由他“胡作非为”。

    陈母转头看见了,呵斥道:“你整它干什么,,一身的毛,赶快去洗手。”

    陈显勇(大哥)在旁边帮腔道:“就是,脏不脏啊,马上都吃饭了,晚上你不要跟我睡。”

    “哼,要你管。”陈继明反驳道。

    其实在陈继明的记忆中,上辈子和他大哥从小打架打到大,没有哪天不打架的。

    直到他大哥十四五岁,懂了点事之后才好多了,关键是陈继明想打,他大哥也不跟他打了。

    这辈子从小到大倒是很少打过架,但是拌嘴是常有的事,虽然有前世的记忆,但还是小孩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嘛。

    嬉闹中,陈爸扛着把铁锹,也回到了家中道:“燕芳(陈母),秧田稻穗都出完了,估计个把月就要“双抢”了,什么时候还施一道肥?”

    “你去问他姑父,让他给看看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好”。

    陈继明的姑父是十里八乡的种田能手。

    说着话洗漱完、一家人坐在桌前开始吃饭,陈父陈母说着家中琐事。

    陈母对陈父道:“这几天有时间把家里的农具整理一下,该修的修、该买的买、把镰刀磨好,把准备工作做好。”

    陈父:“嗯,等施完这道肥吧,我就去。”

    陈母对陈父说完,接着又对两兄弟安排起了工作。

    “显勇你、吃完饭把碗筷洗了、把桌子灶台这些擦干净”

    “幺姑(陈母对小儿子的\"爱称\",估计是生了一个儿子,想要个姑娘)你,吃完饭你把牛给三伯家送去”

    兄弟两个人连连点点头,说道:“好、好,晓得了”。

    陈继明吃饭也不老实,端着碗就想往大黄狗那边凑。

    在陈母的一声呵斥中,不情不愿的回到了饭桌上,老老实实开始消灭桌上的饭菜了。

    一家人在嬉闹温馨的画面中吃完了晚饭,太阳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悄悄的溜走了。

    陈继明最讨厌的蚊子开始出来觅食了。

    在陈母的一声声催促声中,陈继明终于牵起了牛,向三伯家走去。

    陈继明的爷爷,育有四儿一女,分别是大伯、二伯、三伯、姑妈和他老子,除了他姑妈嫁到别的大队。

    他们四兄弟都在一个大队,相隔只有几百米,非常近。

    这头大水牛就是几兄弟加陈继明的幺伯(爷爷弟弟的小儿子)一起养的。

    陈继明牵着牛走到三伯家的场院中,看到三妈(三伯的老婆,我们这是这样叫的)正在剁猪草。

    道:“三妈,我把牛送过来了。”

    “三伯和姐他们呢?”

    三妈连忙起身接过牛绳。

    “乖乖,今天怎么是你送的牛过来,你爸妈呢?”

    “你三伯和姐他们出去了。”

    陈继明应付着、交了牛绳、转头就向家中跑去。

    天已经开始黑了,怕路上有蛇,他可没带电灯。

    回到家中,全家人又在陈母的一声声呵斥与催促中,洗漱完毕、在院子中纳凉。

    但蚊子属实太多了,没一会准备就上床睡觉。

    现在陈家现在可没有别的娱乐工具。

    家中除了电灯外,就只有一台电风扇,这还是陈母去年看两个宝贝儿子太热,才咬牙买的。

    陈母拉完电闸,房中陷入一片黑暗,没多久,耳边就传来陈父的呼噜声。

    黑暗中陈继明双眼出神,毫无睡意,躺在父母身边。

    受后世,受网络大爆炸的影响,也是不到半夜不睡觉的主。

    想着怎么弄到一笔钱,改善一下自家的生活。

    股票、国库券、彩票等,通通滚远,都不现实,只是听过别人赚钱,他也没经历过,彩票没中过。

    要不干脆让父母南下,邓爷爷画的一个圈,现在可谓是热闹非凡,机会可大大的有,更何况还有自己在。

    就算去那里打工,也比家里强上10倍不止啊!电子厂上班的女工,一个月都有五六百,那可是上过“天天新闻”的。

    不夸张的说,这年代论赚钱、中国首都都比不过它。

    想想还是算了,去那边人生地不熟的,搞不好刚过去得流浪街头。

    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与享受舒适生活的惰性,也不是他一个7岁的小屁孩能说动的。

    何况还有自己,不怕没好日子过,还是从身边熟悉的东西下手吧。

    思绪在脑海中飘荡,不知过了多久,小小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庞杂的思绪,昏沉沉的闭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