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最新章节!
“铛!铛!”
公差拿着铜锣,四处晃悠敲打。
“知府大人新令。”
“百姓服徭役辛苦,希望各家可以捐赠一些旧物,犒劳百姓。”
“全凭自愿,童叟无欺。”
整个宁波府,彻底沸腾。
大街小巷的商铺,都被公差造访。
“隔壁的当铺都捐了两件旧衣,你不表示表示?”
“米铺只有陈米?那也是一片心意,可以捐。”
除了公差的吆喝,还有各大青楼、酒馆门前,都有官府的捐赠箱。
客人进门,会有小二上前客气地询问:
“各位爷要不要捐一点?”
“这是知府大人交代的差事,小人也就多问一嘴。”
就这样,王守敬汇聚了一批物资,拉了整整一百车,前去犒赏劳役。
“都是一些旧物,百姓会稀罕吗?”张辅疑惑不解。
王守敬袖袍凌风,龙章凤姿。
“豪绅拔根寒毛,比穷苦百姓的腰还粗呢。”
“拭目以待吧。”
豪绅、富商逛一次青楼,足够穷苦人家吃一年,甚至三五年。
打赏几两银子,也就跟拔寒毛一样。
百姓亲自去问,肯定不会成功,说不定还挨一顿打。
王守敬不一样,他的身份、地位摆在宁波府最高位上。
整个宁波府,谁有他尊贵?
他替百姓开口,效果十分显着。
魏宗忙组织百姓排队,领取物资。
他们伸长了脖子,依旧不知道知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过上百辆马车的震撼,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期待。
“排好队,一个一个来。”王守敬吩咐下去。
他准备好了竹签,让百姓抓阄。
当第一个人上前时,慌张地给王守敬磕了一个响头。
一看就是老实的庄稼汉。
“别磕头。”
“本官受不起。”
王守敬语态平和,却把来人吓得腿都软了。
“你上来,挑一个竹签。”
庄稼汉犹豫了一下,缓缓靠近,随机抽取了一个竹签,递给王守敬。
“旧衣一件。”
王守敬当众宣告,立即有衙役拿出一套旧衣,交给了庄稼汉。
他喜的浑身发痒起来。
这竟是一件绸衣!
魏宗看这人呆头呆脑,立即踹了他一脚。
“还不赶快谢过知府大人!”
汉子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心怀感激: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张辅看到这一幕,难免有些辛酸。
宁波府的富庶,他亲眼所见。
可是百姓的日子,还是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
“文弼兄,现在看到了吧?”
王守敬蓦然一语,让张辅心情复杂。
“唉……”
他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
“很快他们的日子也会跟着好起来。”
“宁波府招商、引流,就是为了发展地方。”
“作坊、码头等地,都会需要人手,到时候百姓就会有额外的收入。”
“他们的生活,比不上豪绅、富商,但比起外地的百姓,一定会幸福百倍。”
王守敬需要一步步地改变。
福利是缓缓下沉的,不是一蹴而就。
想让官府直接打钱?
趁早熄了不劳而获的心思。
王守敬只要保证“勤劳致富”,那么他的境界就超过了大多数的封建官僚。
“继续发放物资。”
“天黑之前,这一百车物资,全部奖赏给百姓。”
王守敬将那些碎银,都兑换成了铜钱,保证能够分发下去。
百姓们听到一百车物资,全部是他们的奖赏,心底止不住地欢喜。
“能够遇到知府大人这样的好官,是我们一辈子的福气啊!”
“修路的事,包在我们身上,一定竭尽全力!”
无数百姓掩面哽咽。
张辅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他以军务为借口,匆匆离去。
王守敬继续视察徭役营地,嘘寒问暖。
“每天都能够吃饱吗?”
“天气凉了,晚上没有冻着吧?”
百姓纷纷称赞王守敬为“父母官”。
魏宗也都跟着感动了。
他当了这么久的县令,没见过这样的知府大人。
而真正让魏宗震撼的事,还在后头。
王守敬召集了宁波府各地的县令、主事,郑重地宣布了一件事。
“各位勤政爱民,都辛苦了。”
“宁波府能够有今天,诸位功不可没。”
王守敬按照官职的大小,给他们分发过冬的物资。
七品官,一百石粮食。
八品官,五十石粮食。
九品官,三十石粮食。
包括衙役、狱卒等等,只要是官差,最少能够补贴三十石。
除了粮食补贴,还有蜂窝煤、布匹等等。
魏宗都懵逼了,忍不住提醒道:
“知府大人,这不太好吧?”
王守敬面色一肃,解释道:
“这是宁波府的养廉粮,本朝太祖鼓励官员廉洁习性,严惩贪污腐败。”
“可没有说不能让大家吃饱吧?”
“家里没有顾虑,大家才能一心一意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利。”
魏宗只能接纳。
郑和听说了这件事,杀上门来质问。
“王知府啊王知府,你这不是让陛下为难吗?”
王守敬摇了摇头,一身浩然正气。
“恰恰相反,我这是在为陛下排忧解难。”
“宁波府一定会发展起来,商贸将覆盖全境。”
“官吏每天经手这么多钱粮,他们如何能够经得住考验?”
“我大明的俸禄,实在太低了啊。”
“富裕一些的府县,完全可以进行补贴,满足官吏养家的需求。”
“如此,贪污的事件,反而会减少。”
郑和总算明白,为何王守敬会称为“养廉粮”。
这意味着以后恐怕还有“养廉银”。
但王守敬实事求是,说得很有道理。
郑和管理市舶司的府库,深知“人性”二字。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官吏过得比商贾差,一定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朱元璋斩杀了这么多贪官,甚至将他们剥皮示众。
结果呢?
贪官屡禁不止。
天下间能够像王守敬一样富庶的官吏,能有几人?
他自然不在乎那些浅薄的利益。
只要王守敬愿意,百万两手到擒来。
真把地方官吏穷急眼了,苦难还是老百姓来承受。
郑和回去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何为养廉?
真的能够养出来吗?
郑和是绝对不信的。
该贪,还是会贪。
他决定将这个难题,推给朱棣。
这不是郑和应该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