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血海孤狼最新章节!
李孔荣的讲演并不长,讲的东西虽然让华商们惊恐,却让宋子文大大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李孔荣借此机会大力抨击重庆当局,这会造成华侨对重庆的恶感。宋子文松了口气,陈策却对他身边坐着的欧国伟笑道:“还说什么如何发财,这不就是要向大家推销海军债券吗?为了卖债券,还编了一个日本仔要南下的幌子,福建佬骗钱的把戏可真多。”
陈策在广东多年,广东人又是出了名的爱扯大炮,类似江湖路数见的多了。他虽然明智,可在场的华商并不明智,周埈年一说现在可以提问,大厅内几十只手举了起来,周埈年就近点了陈符祥,他是香港商界的资深人士,意见代表大多数广府人。
“请问李上校如何得知日本有南下、北进这两个既定国策的?既然要南下北进,日本又为何要攻占南京政府呢?现在内陆战事正酣,日本从哪里有力量抽兵南下或北进?”陈符祥言辞犀利,一上来就质疑李孔荣讲演中的最基本设定,他说完不少人都放下了手臂,这个问题问完,他又道:“这是第一个问题,我还想问……”
“每人一个问题,这是规矩。”李孔荣打断他道。待他悻悻坐下才作答:“日本南下、北进的国策由来已久,当然,在日本国内未必叫做‘南下’‘北进’,但支持这两种态度的人在军部中并不少见。比如九一八的策划者石原莞尔,他就著名的北进派,他宣扬的‘满蒙生命线’已经得到了日本军部的高度重视。
实质上,‘南下’和‘北进’这两种国策是日本或者说是日本整个民族的发展战略,或者叫做国家大战略。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国家都会有这样的大战略,这关系到本民族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福祉。比如那份田中奏折上所说的:‘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就是日本的大战略。
如果明年法国真的战败,日本假如还像上一次大战那样又一次浪费这难得的机会,我想日本内阁和军部上层肯定要被激愤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全体刺杀的。而已经陷入中国战事泥潭的日本也迫切需要新的资源来填补自己在战争的亏空。今年日本的军费高达19亿20亿美元,从种种迹象看,这已日本国力的极限,明年他的军费肯定要下降,后年更是如此。
国力已过峰值,战事又没完没了,物资更是紧缺,怎么办?对日本人来说,两种选择:一种,无条件撤出中国,最少是撤出关内,这叫止损;第二种:趁欧洲大战千载难逢的机会‘北进’或‘南下’抢一把,不但能弥补亏空,更可以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未来。日本三岛何其狭窄,地震又不断,像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损失极为惨烈,他们做梦都想拥有新殖民地。
所以我说日本肯定有自己的大战略,而根据地缘,往西肯定是不可能的。连人口空旷的东北移民都不顺利,人口拥挤的关内能移民吗?比如华北诸省,已经是内卷化非常严重的地区,原住民自己都活不了又怎么养活日本移民?对日本民族而言,关内是没有价值的死地,它的价值在于工业和商业,但工业和商业需要像经营台湾、投资东北那样几十年持续的投入才可盈利,关内诸省是几个台湾?日本根本就投入不了这么多的资源,而且即便投入了,原住民有饭吃有活干孩子也将生的更多,到最后还是没有日本的移民空间。
东面是大海,西面拥挤的大陆人口有四万万之众,适合移民的,也就只有空旷的西伯利亚和南洋两地。其中西伯利亚最具有可行性,那里极为空旷,煤矿、木材、石油、有色金属非常丰富,虽然冷,但霍取相对容易——苏联既然可以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条约,放弃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那么战败之后肯定会放弃西伯利亚,最少会放弃东西伯利亚。这很还能获得其他国家的默许和暗中支持,就像三十多年前的日俄战争一样。
而南洋涉及英美法荷四国利益,法国战败可以不计,但南下肯定要与英美开战,日本能打赢吗?这只能看德国了。如果德国能在欧洲击败英法并征服苏联,美国面对两洋威胁很可能会向德日意三国妥协,可如果美国人不屈服,选择南下的日本势必会死无葬身之地。
至于日本的兵力,日本是军国化很彻底的国家,陆军可以动员最少五百万部队,现在在中国作战的陆军不到一百万,总动员人数没有超过两百万。日本真要倾国之力动员,军队肯定超过七百万,这些兵力要南下或者北进都不是问题。我说的仅仅是陆军,不包括海军。”
“请问李上校,您认为日本会如何选择?”这是第二个问题,是个年轻人。
“我个人希望日本北进,这样苏联对国内的援助会多一些,像现在正在进行冬季大反攻可以多来几次。陆军作战没有炮兵是不行的,按照德国陆军的统计,一场战斗下来被炮弹破片杀伤的士兵一般在七成左右,剩下三成又有七成被重机枪杀伤,还有碰伤、烧伤等等,真正一场战斗中被步枪子弹杀伤的士兵只占一成左右。
没有炮兵怎么打仗?像今年年初进行的南昌会战,整场会战下来我方只打了七十多发炮弹,日军一场战役每门炮最少要打几百发炮弹,像淞沪那样的大会战每门炮射击炮弹超过千发。一个甲种师团有五十四门75mm的野炮或者山炮,你可以算算,日本人打多少发炮弹。
如果日本选择南下,即便英美对我们提供了海量援助,切断滇缅公路后这些援助援助也运不进来。仅凭西南诸省还有重庆的军工厂是难以支撑战争更不可能进行反攻的,真要反攻那就不是打仗是送死了。”李孔荣说这话时目光毫不经意的扫过宋子文,发现他听的正入神。“但实际上我感觉日本有南下的趋势,你看看海南三亚,日本人有大举营建三亚军港的企图。他们为何要在三亚建港?目的就是准备南下。”
“李上校,我们……”还是刚才那个年轻人,他不顾周埈年的反对再次提问。“我们这样讨论北进南下日本人不会警觉吗?”
“……”李孔荣笑而不答,他看着第三个提问人,他问的是海军债券发行。
“海军债券的发行时间一直在推后,我们不是太想发行债券,毕竟不怎么缺钱。”李孔荣笑道,“这件事提了有两年了,方案也数易其稿,大家都不着急我也没办法。我的建议是41年42年发行为好,最早不要早于41年,不过现在在建的两艘三万吨航空母舰急需钱,所以准备提前到40年,也就是明年下半年。
利率多少、期限多久、折扣多少,这些都还没有确定,但总的原则债券是给大家投资保值用的,所以面额会比较大,以家庭、商人、实业家为销售对象。债券卖出的钱大部分用于海军军费,其中少部分也会用于贷款,比如我刚才说的供应海军作战所需的军火工厂,你要是有人有条件,海军会扶持你,给你技术、给你贷款……”
“请问李上校:如果日本人真的南下,我们又能在哪里办工厂呢?搬到印度英国未必会同意啊。”一个胖乎乎的商人不太礼貌的插言,但他的问题却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既然荷属东印度和缅甸都不保险,自己这些人要撤又能撤到那里去呢?
“这个无需担心,海军肯定会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保证大家有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过日子、做生意。”李孔荣笑道,“真想和海军做生意的,请注意纽约海军筹建办公室的招标公告,你也许军工大单接不了,可像军服、军靴这种小单还是能接的。”
李孔荣不露底牌的回答问题,很快商人们的兴趣就转到了实业上。此时的香港其实并没有多少实业,盈利主要是靠转口贸易,但不是说他们对商人不感兴趣。几个问题过后,坐在宋子文身边的陈策站起来道:“李上校计划在42年凭借五艘航空母舰和日本海军决战,这真的不是异想天开?历史上数次海上决战都是靠主力舰决定胜负的,而今的主力舰是战列舰,日本有十艘战列舰,请问李上校有多少艘战列舰?”
陈策去年率领第4舰队和日本海军打过一场海上遭遇战,在香港的威望很足。他战起来说话一干华商都坐下,打算看两个海军将领的唇枪舌战。李孔荣对他的问题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的言辞是否会促使日本海军多造几艘航母,不过多造航母也改变不了日本海军的命运,他们缺的是飞行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问陈将军,既然飞机不重要?那你为何当年会被迫下野?”李孔荣不答反问,话一出口陈策就很是尴尬,七年前他正是被陈济棠的空军制服下野的。
“我当年下野是因为……”陈策感觉顺着李孔荣的思路答只会被动,他立即转口道:“两千吨的轻巡洋舰装甲几乎没有,更不要说只有几百吨的炮艇。你觉得你的飞机能击沉日本海军三万多吨的长门号战列舰?”
“炸弹或许击不沉,鱼雷就未必了。”李孔荣道。“另外日本那十艘战列舰最快是吨位最小的金刚级,可它还是比航空母舰慢好几节。太平洋很大,这些只有二十多节的战列舰永远也追不上三十多节的航母舰队,他们只有挨打的份。我们不应忘记的是:飞机的进步远远快于军舰,上一次大战建造的战列舰到现在并没有太过过时,但上一次大战建造的飞机很早很早就过时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战列舰统治海洋的情况在就会逆转,一旦逆转,日本海军一百多万吨军舰绝大多数都要报废或者被飞机击沉。”
“李上校认为单凭海军就能打败日本?”欧伟国也站起来提问,不知是否受宋子文属意。
“这是当然。”李孔荣点头。“西南的工业和军火生产不足以支撑国.军反攻,到41年的时候重庆军费开支大约在一亿多美元,而海军41年军费将超过一亿美元,42年将达到两亿甚至是三亿。这是军费,从战略上来说,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后,海军陆战队可以直接登陆东京。日本人七百万陆军又如何,我只攻其一点,他能在东京湾堆多少万陆军?
这里插句题外话:为何世界霸权只能属于海军强国而非陆军强国?原因是海军比陆军省钱。用同样的钱打造一支海军以及一支陆军,肯定是海军控制的区域大于陆军。海军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攻击一个点,陆军却没有办法在同样的时间里集中防守一点。
日本是没有任何纵深的岛国,一旦联合舰队被歼灭,他占领中国又能如何?海军不用登陆,只靠封锁——每年春天插秧的时候派出飞机不分昼夜用机枪扫射田野,秋天快收割的时候派出轰炸机投掷燃烧弹焚烧稻田,不用三年日本七千万人口就要饿死一半,五年下来全日本除了山区还能活一些人,其他地方应该不会有什么活人。
那时候就不是日本移民大陆了,而是我们移民日本。以后也不再会有日本、大和民族这种称呼,因为纯种的日本人基本死光,以后那里只会有朝鲜人、山东人、斯拉夫人、浙江人。”
李孔荣很简单描述却让在座诸人毛骨悚然,会场更是诡异的安静。沉默良久的宋子文终于忍不住想伸手提问,但这时候早在门外等候的记者刚好入内——他们不合适听之前的演讲,所以安排在演讲结束后进场。镁光灯闪烁下,话题被这些冲进来的记者扭转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大公报记者许君远第一个抢问:“请问李上校,您对军统在钦州的行为作何评价?您不经审判就击毙军统人员,是否表明海军今后不接受重庆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