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答复

须弥普普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娇术最新章节!

    可普通人却不是顾延章。

    一心拼命赶回延州,除却想要给家人立碑建冢,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想回来考发解试,凭借延州的籍贯,增加自己点状元的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状元,他为何不在蓟县应考?

    只是——

    在延州应考,就一定能得状元吗?

    未必……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一开始就知道,这不过是能增加中状元的几率而已。

    况且点状元,从来不单是靠的文才,便是谁也不敢说自家大才,一定能中状元。

    下场科考,力争状元,是为了做官,为了得青云之业。这是男儿的抱负,也是晋人最好的出路。

    顾延章要立业,要养家。学成文武业,除却货与帝王家,再无其余更好的选择。

    大晋极重科举,往届状元,约定俗成,均是授从八品将作监丞、通判诸州。一甲第二名至第十名,授正九品大理评事,皆注通判差遣。

    其实本质上,第一名与第十名,除了从八品与正九品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差遣上,相差并不太大。

    顾延章自负己才,只要给他些微时间温习,状元虽无十足把握,一甲却是十拿九稳的。

    接受陈灏的举荐,有几桩好处。

    其一,不用考发解试,只用考相对来说难度极小的,针对“有官人”的锁厅试。

    其二,如果功名不谐,名落孙山,还能回头有一个转运司从九品监司官的官职。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转运司勾当公事的差遣。

    要知道,官身易得,差遣难得。更何况是延州阵前转运司的差遣。

    第五甲的同进士出身,所得的也不过是从九品的判司簿尉,还要等候守选,静待差遣,如果运气好,等上一年半载,也许会有个不太好的差遣,如果运气不好,便是等上三年五载,也未必能有个穷乡僻野的差遣。

    阵前转运司的差遣,放在常人,也许只是个不错的位置,可若是顾延章得了,想要借此得功,当真是如同探囊取物。

    这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大战在即,寻常人磨勘十余年,所升品级,也未必有阵前立上一功的升迁来得快。

    接受了这一项举荐,对于他来说,几乎就等于得到了快速升迁的机会。

    三桩好处,第一、第二于顾延章而言,皆不重要——他不可能过不了发解试,更不可能名落孙山,唯一不确定的,只是能不能得头名而已。

    可第三桩,却叫人实在动心。

    如何选?

    大战就在眼前,若是与之擦身而过,或许十年、二十年、或是三十年内,都不会再有这个机会。

    不仅能手刃仇雠,还能建功立业。

    是要这一条稳打稳扎,却注定能脱颖而出的路,还是去争取状元那并无把握的荣誉?

    顾延章犹豫了一下,抬起头,望着陈灏,道:“多谢钤辖厚爱!”

    他顿一顿,深深吸了口气,又道:“延章……想要下场。”

    是的,他想夺状元!

    状元三年出一任,可能成就非凡,也可能默默无闻,数十年原地踏步,只做一个初授官。

    进士也能有大前程。

    可想要“不五六年即为两制,十年至宰相”的,唯有状元才有更大的可能!

    文人之间相互挤兑,只有说“有本事你去考个状元!”,不会说“有本事你去考个进士!”

    况且——

    望着对面的陈灏,顾延章面上是感激与少年人的傲意,心中却依旧有着淡淡的警惕。

    靠举荐得官,自家身上就烙下了杨奎一派的印迹。尚未入仕,便已站队,又是何苦?

    又不是考不上!

    又不是只有靠着转运,才能升迁!

    杨奎与参知政事范尧臣两派,在朝中斗得你死我活,已经到了朝野皆知的地步。

    他做官,可不是为了去党争的!

    天下间多少功劳可以立,何必要将自己困死在这一处?

    军功自然重要,可世间难道只有战场可以立功?

    男儿能武功,也当能文治!他虽想要报仇雪恨,却并不死钻牛角尖,只要北蛮得灭,便不是自己杀的,即使遗憾,一样是夙愿得偿。

    以大晋的国力,最多一二十年,便能将北蛮拖死,可他还这般年轻,入了仕,至少有四十年官好做。

    大好河山,天下州郡,哪一处不能造福于民?

    能上阵杀敌自然好,能协助阵前亦是十分欣喜,可若是不行,能于他处立功立业,管治一方,也无愧于心了。

    何必要早早站队!或者说,如果有能耐,又何必要站队?!

    陈灏是好,他给了极珍贵的机会,甚至处处都为自家考虑,然而这却不是白给的。

    如今自己还只是一介白身,以举荐之名,一方面能将自家从前的功劳全数酬清,另一方面,也能示好自己,收拢人心。

    靠着陈灏的举荐得官,以后又在他账下任用,想也知道,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自家的前程,都捏在他手上了。

    如果自己不能出头,陈灏有了一名得力手下,并不吃亏。

    如果自己能出头,等到累功升迁,若是当真入了枢密院,他处处都帮扶自己,如果两处有了什么不谐,想要划清关系,都要考虑名声难听,当真是投鼠忌器。

    对陈灏来说,这一着,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两厢便宜,双方都有所得,十分之妙。

    如果换一个人处在顾延章的位置,也只会接受,不会拒绝——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一介白身,便去想什么出将入相,岂不是痴人说梦?如今有了机会不抓住,以后连个官身都未必能得到,哭都来不及!

    然而顾延章却不同。

    他的眼光从来都不低,除却本身的性格使然,也有季清菱多年来潜移默化的缘故。

    要做就做最好的。

    未雨绸缪,并不为早,如果要靠着寻常的磨勘升迁,如果只把眼光放在一军一州之内,他便不是顾延章了。

    他又重复了一遍,道:“在下想要下场。”

    他的声音并不大,语气却十分坚定,其中并没有少年人的自傲自矜,只有深思熟虑之后的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