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沉尘浮世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美娱]荆棘王冕最新章节!

    结束了洛杉矶的部分,时间刚刚步入八月。八月,对于西奥罗德的第二部电影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奇异小子》将在八月二十七日参加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成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作为国际电影节之父,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影节。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电影爱好者,不远千里涌入威尼斯利多岛,带着或狂热或崇拜的心情,见证一个个佳片和电影大师的诞生。

    开幕和闭幕时放映的电影往往是本届电影节的大热门,能得到这种殊荣的不是影帝影后云集的实力派电影,就是各名导大师的佳作。而在电影节举办期间,还被分为了竞赛单元和非竞赛单元。顾名思义,参加竞赛单元的影片都是一些希望通过角逐夺得奖项的电影,而非竞赛单元的电影只是想通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提高知名度,并非参与竞赛。

    电影节的评审团一般由世界各地的优秀导演、编剧和演员组成,能挤进评审团的影评人少之又少,他们更多时候是坐在放映厅内影评人专用席位,和观众一起观看影片。

    而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意大利,似乎它的任何东西都要和艺术性以及创新性沾边,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都不例外。不同于戛纳和柏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更加讲究创新的拍摄手法和绝妙的电影艺术,这也使得参与威尼斯电影节的电影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能称为独树一帜。

    它能接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的《奇异小子》,多半也是有这个原因。

    从影片开拍到现在几乎过了两年的时间,时隔两年,这个所谓的能让人压抑到窒息的cult片终于可以解开它的神秘面纱。威尼斯电影节中除了一些意大利的知名评论人,也会在世界范围内邀请各知名影视界人士评论人,而一些因西奥罗德而对《奇异小子》上心的美国媒体评论人早就提前买好了机票,想看看这个第一部电影就能夺得金球奖和奥斯卡提名的天才的第二部电影,到底是什么货色。

    虽然西奥罗德在国际上并没有多少票房号召力,但是在美国国内,他的粉丝群体不少,随着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临近,论坛里关于《奇异小子》的帖子越来越多,有的经济条件不错的粉丝还讨论着一起结伴去威尼斯电影节。

    哈莫尼也早早地买好了机票,提前一个星期来到威尼斯。作为一个新人cult片导演,他的《奇异小子》当然不是电影节宣传的重点,每年参加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影片何其多,多《奇异小子》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也不少。

    威尼斯电影节举办时长一般在十至十五天之间,这一届的电影节将举办十一天,从八月二十七日一直到九月六日,而毫不起眼的《奇异小子》当然不可能被放在电影节开幕或闭幕时放映,它被安排在电影节的中后期九月四日的最后一场。

    那个时候经历了接连几天的好片轰炸,以及一天的观影,评委和影评人都没有了热情和耐心,也自然没有认真揣摩电影的心思。一般被放在这个时候上映的电影,都是那些堪堪挤进电影节门槛,不被人看好或者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小众电影,这也充分说明了主办方对于《奇异小子》的不上心,他们并不认为这样的电影能拿到多少奖项。

    但是多亏了西奥罗德,也多亏了在电影节开幕前就举办的金球奖和奥斯卡,让世人见识到到一位天才的诞生,使得有很多影评人和评委对此电影感兴趣,所以在《奇异小子》放映那天,观众的上座率几乎达到了70%以上,这对于一个新人新片,并且还是一个cult片的《奇异小子》来说,已经非常成功了。

    要知道,和它同等待遇的电影的上座率只有40%左右,有时候还达不到40%呢。

    哈莫尼坐在放映厅里,不知为什么一直对自己的电影抱以信心和吊儿郎当姿态的年轻导演突然有些紧张。没想到他也会紧张,这个事实让他啼笑皆非。他身边坐着的是一些影评人,或者是导演,又或者是编剧,谁知道呢?他又不可能认识那么多业界人士——况且这些人看上去不仅仅只有美国人。

    哈莫尼只能对每一个向他善意打招呼的人抱以微笑,一边听着他们不知虚实的客套,一边在心里抱怨这他妈的都是谁啊。早知道他就一咬牙将克洛伊也带过来,起码还有个伴能陪他聊聊天,陪他一起对着这些在电影开始之前假客套留点面子,电影之后就开始露出真容的影评人假笑。

    也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被这些他一个也不认识的笑面人逼得坐不住,哈莫尼掏出手机,想了想,琢磨着现在应该是洛杉矶早上九点,便给西奥罗德打了个电话。

    也许对方现在正在拍那什么《移魂都市》,电话响了很多声才被接通。

    ‘……哈姆?哦,是你啊,有什么急事吗……’电话那头西奥罗德的声音听起来晕晕乎乎,还带着一丝鼻音和沙哑,就像是还没睡醒一样,让哈莫尼听了不由得哈哈一笑——

    “伙计,太阳晒屁股啦,还不打算离开温柔乡吗?”

    ‘……我的老朋友,我在悉尼,不是洛杉矶,现在悉尼才……凌晨四点……’西奥罗德有些哭笑不得。

    “噢,抱歉抱歉,真他妈见鬼,我忘了你一大半戏份都在澳大利亚……”哈莫尼一掌拍向自己的额头,“你还是继续休息吧……”

    ‘没事,你说吧,反正我现在也清醒了。’

    “好吧,嘿嘿,你猜猜我现在在哪?”

    ‘《奇异小子》的放映厅,利多岛,威尼斯,意大利,欧洲,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哈莫尼不由得瞪大眼:“……你怎么一猜就中!”

    ‘因为现在这时候正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而你选择在这个时间——你那边大概是下午六点把——给我打电话,不是《奇异小子》放映前就是放映后。’西奥罗德平淡无波的声音让哈莫尼被那些虚伪的影评人激起的浮躁心总算冷静下来,于是他又笑了。

    “是的,在放映前,还有五分钟……”

    ‘别紧张,哈姆。’

    “嘿,我怎么可能紧张!”

    ‘难道这不是你打电话的原因?你孤身一人坐在放映厅,身边都是一些虚伪奉承的家伙,而你知道《奇异小子》不可能让大众喜欢,而日后的评价也让你很紧张。’

    “西奥,我说过有时候我真不喜欢你的直白吗?”哈莫尼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没有,那我现在记下了。’电话那头的西奥罗德也笑了,‘但是,哈姆,你得记着,你拍的电影不是给那些在开篇十分钟内就起身离席的家伙们看的,你是给那些能留到最后的人看的,你是为了你的爱好,而不是为了随波逐流。’

    “……哦,我仿佛从你的语气里看到了我惨淡的未来,小子,我可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脆弱,我打电话只是想告诉你《奇异小子》即将揭开面纱的好消息,现在你也知道了,快滚去睡觉吧,我相信你一大早还得继续拍戏。”

    哈莫西懒洋洋地说,挂断了电话。

    不知为什么,在电话挂断以后,他确实不紧张了,就算在电影播放到虐猫镜头,一堆观众和影评人愤然离席时,他也没有任何低落或者难堪的脸色,反而依旧翘着二郎腿,窝近椅子里,双手搭在扶手上,吊儿郎当地目送着那些人离去。

    影片中途也有人离场,但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留了下来,他们已经从那晃动的镜头和低劣的画质中,渐渐摸索到这部絮絮叨叨仿佛没有任何主题的电影,到底想说些什么,而这些隐藏在压抑背后更加黑暗的真相,让他们决定留下来。

    直到影片最后,兔小子将那只黑猫的尸体,直白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时,他们心底的震撼无法用三言两语简单地描述出来。放映厅的灯亮起,银幕上开始滚动字幕,但放映厅里的人却没有想离开的意思。

    从70%到30%,放映厅里的观众几乎走了一大半,而这剩下的30%的人,纷纷站起来,偌大的影厅响起了寥寥无几的掌声。

    哈莫尼收起了自己的慵懒,他站起来,对这些留下来并且认可他的人,深深鞠了一躬。

    “这个电影非常棒,孩子,”一位身材矮胖的中年人走到哈莫尼面前,哈莫尼并不认识他,但他知道他一直坐在他这一排靠走道的位置,全程都没有转移自己放在电影身上的注意力,“如果别人告诉我如此现实黑暗的电影是一个年轻人在他二十二岁时完成的,我绝对不会相信,但是这个年轻人现在就站在我的面前!你得相信,孩子,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接下来很多影评人的评价,或许会不那么好看……”

    想到西奥罗德之前告诉自己的话,哈莫尼笑了:“没关系,先生,我拍这电影只是给留到最后的人看的。”

    哈莫尼并不知道这位身材矮胖的中年人是意大利的著名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对他来说对方只是一个能看懂和欣赏他的电影的观众。哈莫尼当然知道自己的电影不可能被传统大众所接受,但是,正如西奥罗德所说的,他只想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并且给懂得他的人看。

    自然而然,这部在不少人眼中误以为是匹黑马的电影,在影片放映结束后,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评论。

    绝大多数影评人无法接受这部镜头过于摇晃(这时伪纪录片形式的电影并未流行),风格过于压抑,虐猫,另类,无政府主义的电影,各种各样的批评声如同潮水一样卷向哈莫尼,甚至是西奥罗德。

    其中,来自《纽约时报》的珍妮特马斯林的批评最为严重。

    “当初在西奥罗德选择《奇异小子》的时候,我的无数同僚告诉我,这孩子走了一步错误的棋,秉着新闻人士的严谨性,我并没有发表过多的看法,甚至在后来他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和奥斯卡提名的时候,我还对这一部神秘的邪典电影抱以期待。但是现在,我可以非常肯定已经明确地说,西奥罗德莱希特,这位好莱坞的天才少年,这一步错得离谱。”

    珍妮特马斯林无比痛心和愤懑地写道。

    “《奇异小子》是一部没有任何品味的电影,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就是如此描述的。影片中的絮絮叨叨似乎想告诉我们飓风过后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多么惨淡,但我作为能体会到的只有如同蚊子般的嗡嗡声,这是一个败笔。”

    “摇晃的镜头和永远不对劲的灯光无一不说明这位新人导演哈莫尼科林少得可怜的能力。他有野心,他想拍出一部反乌托邦式的现实电影,但他似乎喝醉了丧失了理智,他的刹车失灵了或者他根本没有踩刹车。如果说将所有禁忌和地下文化,将所有一点也不真实令人作呕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拍出来,再融入一点根本不尊重生命的虐待动物镜头,就能称之为‘现实主义’的话,那么这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大师级现实主义电影。而这位妄图成为‘大师’的年轻导演,也绝对无法取得多大成就。”

    “当然,西奥罗德莱希特的发挥确实不错,但一个麻木不仁的兔小子是无法拯救一部本年度最差的电影,它将会是威尼斯电影节史上的一大败笔。”

    珍妮特马斯林很巧妙地没有对西奥罗德的演技做出过多的评价,她的言辞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厌恶。

    其他主流影评人也跟随着她对《奇异小子》口诛笔伐。这一次肖恩索普的批评总算有了底气——几乎所有的主流影评人都站在他这一边!

    “我不想知道当哈莫尼科林将虐猫这一镜头放入影片中的意图,我也不想知道据说特别喜欢小动物的西奥罗德选择加入这虐猫电影的原因是什么,”肖恩索普无比讽刺地说,“我只知道,这部电影根本无法告诉我们什么。”

    “就如同珍妮特马斯林所说,《奇异小子》是一部努力挤进高端现实主义黑暗电影行列,却最终难掩自身恶臭的乞丐。无论从电影本身内涵,还是从拍摄角度,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

    除了电影本身晦涩难懂的镜头外,虐猫这个问题本身,就戳中了很多观众的g点。欧美人一直将猫狗之类的动物当成自己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朋友,这也是当他们看到虐猫镜头时愤然离席的主要原因。甚至连动物保护协会都发出了警告,说要彻底追查在影片拍摄期间,是否有虐待动物演员的行为。

    但批评声有多么激烈,与之相反的追捧声就有多么狂热。

    “我曾在影片放映结束后,和这位年轻的导演攀谈了几句,并且安慰他这部电影必不会被主流接受,他却告诉我,他拍这部电影,只是给留到最后的人看的。是的,我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只属于能理解它的人。”伯纳多贝托鲁奇说,他在二十四岁时因《革命前夕》成名,《巴黎最后的探戈》不仅仅将马龙白兰度推向巅峰,也开创了欧洲情爱艺术片的巅峰时代,而后他更是凭借《末代皇帝》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荣誉。

    “有时候人总喜欢忽略那些就藏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例如看似和平的社会总能发生人口拐卖,例如生活在上东区的富人总是不明白里约贫民窟的人们的生活,人们以为自己看不到这些就不存在,而你只能将赤/裸裸的现实直接拎起来正大光明地送到他的眼前,他才无法逃避。但就算如此,胆小的本性又会让他们拒绝,又会让他们躲闪,这就是《奇异小子》,这就是兔小子带来的现状。”

    伯纳多贝托鲁奇完全不赞同大众对于《奇异小子》剧情内涵的评价,相反,他能理解哈莫尼想要表达什么,这部电影不仅仅是邪典那么简单,它披露的不仅仅是现实,更是人类的内心世界。

    丑陋的不一定是邪恶的,外表天真的不一定是纯粹的,而麻木行尸走肉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无所感觉。

    “西奥罗德莱希特,这位年轻的天才演员,一出场就能勾住所有人的心。为表演而生的他,只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几个细微的神态,单调甚至苦涩的歌声,展现出这部电影的基调。兔小子并不是电影的主角,但是他却像电影的灵魂,表面上他只是一个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孤儿,但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要看的明白,活得明白,活得妥协。”

    “那种压抑和抑郁并非任何演员都能做到,但西奥罗德做到了。如果说没有西奥罗德,《奇异小子》只是一部让我眼前一亮的好电影,那么有了西奥罗德,这部电影才是能让我久久无法忘怀的佳作!”

    同伯纳多贝托鲁奇一样,身为评委之一,德国著名电影大师兼作家,沃纳赫尔佐格也对《奇异小子》和西奥罗德的表演给予了极大的赞扬,他公开表示《奇异小子》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那类电影,并且称哈莫尼科林为“美国电影的未来”。

    而在普通民众之间,《奇异小子》的评价依然呈现两极分化的事态。

    绝大多数人不喜欢影片中一直萦绕久久不散的压抑气氛,不喜欢那些虐猫镜头,但是也有人表示,电影的压抑直击心灵,让他们第一次认识到一部电影竟然还能给入如此之大的影响,虽然他们在短时间内不会再碰这个电影,但是他们一定会买dvd收藏。

    邪典电影的影迷们疯狂了,西奥罗德的一些极端粉丝也疯狂了。他们并不想去分析这部电影背后的深意,他们只知道西奥罗德那在寒风中单薄的身子和粉红色的兔耳太过可爱,并且,他们的偶像还会唱歌!虽然歌词诡异曲调单一,但非常好听!

    无论《奇异小子》两极分化的事态有多么严重,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它一举拿下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奖),其实力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