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最新章节!
此时,汪印正在府中与叶绥缓缓散着步,边为叶绥说起朝中的官员。
现在所说的,当然就是门下侍郎顾名璘了
“顾名璘为人机变,更重要的是,此人心中有坚守,前去门下省任职是最合适的。”汪印淡淡说道。
说罢,他侧身看着叶绥,提醒了一句:“雪天路滑,小心些。”
初雪之后,京兆又陆陆续续下了几场雪,天气虽然暖和了一些,但地上总是湿湿滑滑。
若非府中的景致确实好,若非他想这样陪着小姑娘说说话,他还不愿意小姑娘在雪天里走着。
嗯,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叶绥点了点头,笑着应道:“大人,我知道了。所以,大人才拜托我在添妆时说了平淮署的事情?”
当大人听到她去顾家添妆时,便说了一个请求
说是请求,其实言重了,只是大人甚少对她提什么要求,她着实感到诧异。
大人的请求,便是让她说了与平淮署有关的那一番话。
至此,叶绥才知道,平淮署的事情还不算真正落幕,大人所计之长远,实在平淮署、或者说太府寺的以后。
汪印刻意放慢了脚步,回道:“其实,门下省不仅有封驳之权,其实也有监察之权,与御史台是互为补充的。由顾名璘来提监察平淮署的事情,是最合适的。”
缇事厂专司刺探与缉捕,是以,汪印对朝中每个大臣的了解,要比任何人都深。
正因为了解到这些隐私,见微知著,汪印对朝中大臣的为人为官都比吏部官员知道得准确。
汪督主嘛,也爱才。
顾名璘能就任门下侍郎的官职,当初还是汪印暗中推动,暗促永昭帝任命的结果。
倒不是因为顾名璘与汪印有什么交情,纯粹是汪印觉得顾名璘是最合适的门下侍郎人选罢了。
褒贬人物的事情,汪督主做的很少,此刻叶绥听得津津有味。
她总觉得,汪督主口中说出来的朝官的性子,才是最接近真实的。
人有千面,千面不同,大多数只呈现出最深刻最特色的那一两面,缇事厂却知道得更多。
譬如,她就万万没有想到,顾名璘曾摆起架子与永昭帝对骂过。
如今顾名璘还在门下任侍郎之职,这也显现是永昭帝为君的雅。
永昭帝为帝的前半截,其实还是有许多贤明的地方,譬如知人善用,譬如擅长纳谏。
叶绥并不知道汪印在当中的作用,若是她知道了,大概会无语吧。
前世史官刀笔,就算再不喜欢永昭帝,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帝甚明,半生知人善用、厚待谏官。”
素不知,这知人善用厚待谏官的背后,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汪印的功劳。
叶绥想了想,继续道:“大人,顾清辉与穆谊并称京兆明月,这两者都是很有本事的人,我的话语想必她能明白……但顾大人真的会那样做吗?”
汪印狭长的眉眼半眯着,神情依旧很淡漠,语气也没有什么起伏,只道:“本座不会看错的。”
顾名璘是门下侍郎,机变而坚守,知道了平淮署有防范的办法,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正如汪印所料的那样,下一个早朝之时,门下侍郎顾名璘出列奏言,所说的就是平淮署的事情!
顾名璘奏曰:“平淮署一事,弊端在于防范不足,为防止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故臣奏请:一是特派御史监临出纳,二是特派大臣行使出纳权,如此才能防微杜渐,使得平淮署乃至太府寺有序平稳……“
顾名璘还说,可以选取德高望重的朝中重臣,前去太府寺行使出纳权,可以称这些人为太府出纳使,等等。
顾名璘的奏疏一出,朝官们便各有想法。
门下侍郎乃朝中重臣,顾名璘在这时提出防范平淮署的办法,也是应当之事。
可是,朝官们都以为平淮署的事情结束了,怎么又多了这一遭呢?
倒是太府寺的官员面有菜色,有多人下意识就想出言反对,只是脚步才抬出,便倏地收了回来。
顾名璘的奏疏,的确是防范平淮署,可是不管是御史台监察,还是委派重臣出任太府出纳使,都会侵占太府寺本身的权力。
好特别是太府出纳使这个做法,简直让太府寺的官员心里叫苦不迭。
若是委派过来的重臣是温厚宽和之人,那么太府寺官员还好过一点;
若是喜欢拢权的,那么太府寺的官员就难过了,必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自主。
可是,平淮署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太府寺的官员确实失察,先前已受了罚俸停等第的处罚。
哪怕现在他们心中再不喜欢,也不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反对。
谁叫他们先前做错错了,理亏呢?
他们现在暗暗希望的是:皇上不会准许顾名璘的建议,不然太府寺以后处境堪忧!
可惜,永昭帝让他们失望了。
一听到顾名璘的奏疏,永昭帝的眼光便亮了亮,当即龙心大悦,笑道:“爱卿此法甚好!朕还想着有没有没办法可以防范平淮署的事情,爱卿便上了这个奏疏,可谓及时雨,很好!朕准奏!“
这样的建议,一说对朝廷防范贪渎之事有益,也给了皇上充足的选择权力——比如决定这个德高望重的出纳使人选。
永昭帝根本不愿意退朝之后再与朝臣商议,现在就可以定下来了。
顾名璘弯着腰答道:“皇上圣明!此事还需御史台的官员配合,如此事情才能安稳有序。”
听罢,御史大夫魏酣中立刻出列,禀告道:“臣定会安排好监察事宜,务必使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监察本来就是御史台的职责,现在对太府寺这个做法,只是将御史台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而已,魏酣中当然不会有什么看法。
顾名璘微低着头,心想:汪督主不愧是最了解皇上的人,这个奏疏很轻易就被皇上允许了。
在听到儿子说起防范平淮署的事情后,顾名璘也曾将督主夫人的话语翻来覆去地想,以便想出真正能解决平淮署事件的办法来。
督主夫人的话语,只提到了御史台这个关键,他思来想去,在御史台监察的基础上,多加了太府出纳使这个建议。
如此,有御史台的监察,有德高望重重臣的行事,背后还有皇上和缇事厂的监督,数管齐下,才是真正能够防止平淮署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
永昭帝准许顾名璘的建议后,当即就令御史台的官员执行,最终选定了定国公齐瞻竹为第一任太府出纳使。
至此,平淮署一事才是最终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