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重生之征战岁月最新章节!
根据对战局的判断,载仁亲王认为,已经到了收网的时机,本来,还可以再稳妥一些,让关东军部队,以及两翼的奇兵,再组织几次强劲的攻势,进一步消耗和疲惫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实力,网中的鱼,还有力气蹦跶,毕竟要多费些力气,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就容易捕捉得多。
但是,苏联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被唐秋离部署的部队,堵在了赤塔至伊尔库茨克一线,让载仁亲王天衣无缝的计划之中,出现了意外的变数,而这种变数,令载仁亲王内心不安,因此,他决定提前收网,至少,比预计的要早上一周多的时间。
给远东方面军和朝鲜驻屯军下达完作战命令之后,载仁亲王亲自动手,拟写了一份电文,并且,不是通过远东战役总部的电台,若是通过亲王随员携带的电台,给远东派遣军司令官小野典五郎中将,朝鲜驻屯军司令官田中新一大将,分别发去一封绝密电报,电报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处置苏军战俘的。
远东派遣军``和朝鲜驻屯军部队加起来,总兵力要远远超过苏军的三个集团军部队,又是采取突袭的作战方式,俘虏的苏军士兵肯定不会少,载仁亲王在电报里,只有这么几句话,“远东战役之最后阶段,即将实施,为了不影响对苏联远东方面军主力部队的总攻击,在此次战役之中,所俘获的苏军战俘,一律就地处置!”
电报的内容,字面上儿没有什么血淋淋的话,但是,却决定了即将被俘的苏军士兵的生命。载仁亲王理所当然的认为,倘若俘虏的苏军士兵过多,为了看押这些苏军战俘,势必会牵扯两支部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没有足够的人手,留着这些苏军战俘,是个大麻烦,若是人手留下的太多,显然不符合亲王殿下倾尽全力,歼灭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初衷。
从兵力对比上。大日本帝国皇军三支部队加在一起,兵力并不超出苏联远东方面军很多,也就是说,兵力不占有决定性的优势,那何必为了一些战俘。而分散兵力呢?
还有一方面,载仁亲王认为。如果苏军战俘太多。物资供应也是个大问题,大日本帝国没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应苏军战俘,那就来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既省人手也省粮食,两全其美的办法。载仁亲王当然会采用了,至于什么狗屁的“日内瓦公约”,见鬼去吧,在亲王殿下的心里。只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载仁亲王的命令下达之后,日本远东派遣军和朝鲜驻屯军一百余万部队,分成三路,向苏联远东方面军第十五、十八、二十一集团军部队,以及方面军后勤部队,迎头压上去,而这三个苏军集团军部队,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还一无所知,依然按照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进行防御性的战役展开。
五月四日傍晚,从鄂霍次克海方向吹来的风,已经略微带有春天的气息,天气也不似前几日那样的寒冷,白天,阳光照射过的阳坡上,已经能嗅到淡淡的青草味道,苏联远东方面军第十五集团军所属的第一军前卫师部队,正在按照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赶往阿尔丹河东岸,构筑阵地。
夕阳余晖洒满的起伏山地草原上,苏军士兵的行军队列,如同一条细细的黑线,蜿蜒伸向阿尔丹河方向,在第一军前卫师后面,大约三十余公里之外,是第一军主力,再往后,是第十五集团军主力部队,大约十二万人的部队。
无风,空气之中透着一丝暖意,西天的火烧云,燃烧的火焰般,血一样的殷红,离开炮火连天的远东战场,无疑使苏军士兵心情放松了许多,那些乘坐卡车的士兵,不时的向步行的战友们,吹着尖利的口哨,惹得凭着两只脚板儿,辛苦赶路的士兵,一阵恶毒的咒骂,不时有拖曳着火炮的炮车,轰隆隆的驶过,带起一路烟尘,将脸色疲惫的苏军士兵,笼罩在一片呛人的灰尘之中!
无论是朱可夫还是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员阿西洛夫上将,都不知道,合围过来的日军部队,具体在那个方向上,因此,第十五集团军的战役防御态势,只能大致以阿尔丹河为界限,沿河东岸一线展开。
阿尔丹河东岸,日本远东派遣军第三军所属的四个师团十余万兵力,已经在此地,张网以待,日军比苏军提前一天多的时间,占领了河东岸阵地,起伏不平的浅山岗上,两山之间的平原上,到处都是日军士兵挖掘并隐蔽的非常巧妙的工事、火力点、交通壕、掩蔽部和炮兵阵地。
对于如此排兵布阵,背河建立阵地,第三军下属的四个师团长,都是满肚子意见,这是违反最起码的常识吗,背水一战,怎么说,也不是合适的战役部署,阿尔丹河河面,最宽处,也不过是一百余米,不过,河水倒是颇深,唯如此,更应该将兵力,部署在西岸,皇军部队的所有装备,都能将河东岸覆盖在火力射程之内。
可以兵行险招,但不至于如此放弃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的地形条件,万一苏军来的是两个以上的集团军部队,难以抵挡的情况下,难道,第三军十几万士兵,要跳进阿尔丹河吗?
在此前的作战会议上,四个师团长纷纷向军司令官春彦太一中将,提出自己的意见,表示明确的反对,“司令官阁下,我们反对你如此安排兵力,我们必须考虑到,如果苏军的兵力,远远超过我们,怎么办?您考虑过没有,我们第三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士兵,都是初次上战场的新兵,战斗力岂能与一线的甲等师团相提并论,背水构筑防线,万一守不住怎么办?”
“还有,按照您的命令,只留有两个师团的部队,在正面迎击苏军,其他的两个师团,在左右两翼迂回,这就更危险了,您能确保,仅仅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就能阻止苏军一个集团军部队,十几万人的兵力吗?一条阿尔丹河,可以使皇军部队,立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我们十分不了理解,司令官阁下如此部署的真正用意?”
也不怪这四个老资格的师团长,如此咄咄逼人的质问第三军司令官春彦太一中将,远东派遣军本来就是本土后备役部队编组而成,换句话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士兵,都是初次上战场的新兵,第三军司令官春彦太一中将,此前更是没有直接指挥部队的经验,是从总参谋部空降过来的,而这四个师团长,都是从一线的野战部队调过来的,具有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
在他们看来,跟新兵差不多的春彦司令官,如此部署兵力,视同儿戏,不拿第三军十几万士兵的生命当回事儿,本来,如果四个师团长指挥的,是久经战阵的老牌儿师团,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了,甚至,会将阵地再前推几十公里,或者,连工事都不用修筑,见到苏军部队,一阵白刃冲锋,估计也能解决战斗。
但是,手里的兵不顶事儿,几个师团长也是无可奈何,还是稳妥些为好,四个师团长,也不想第三军的第一次战斗,就与上司面对面的打口水仗,虽然瞧不起这位菜鸟军司令官,但上下尊卑还是有分寸的,不过,涉及到第三军十几万士兵的生命安危,就少不得与司令官阁下争论一番了。
第三军的任务,是根据派遣军司令部的命令,进入阿尔丹河一线,堵住往这个方向而来的苏军一个集团军的部队,只要苏军不渡过阿尔丹河,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围歼苏军,将由派遣军的另外一个军担任,大概,派遣军司令部也考虑到,第三军纯属于新组建的部队,新兵多,战斗力在远东派遣军里,排在最后一位。
便没有安排硬碰硬的进攻的任务,因此,四个师团长的意见,应当是正确的,在河西岸构筑阵地,足以让苏军不敢跨过来一步,而且,还能保证阵地不被苏军突破,一条宽百余米的河,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可司令官却要出幺蛾子,这不是自不量力的没事儿找事儿吗?
四个老资格的师团长,一个接一个发言,态度一个比一个激动,道理列出一条条,有根有据,还结合自己指挥作战的实际,论证如此部署的危险性,归根结底一句话,司令官阁下在阿尔丹河东岸部署兵力的做法,是极端的冒险,当然,还有些潜台词,大概是给司令官阁下留些许面子,不让中将阁下太过难堪,没有说出来。
但是,言语和表情上的轻视,却是参加会议的军官们,都能够看得出来的,眼神儿都不禁偷偷的瞄着春彦太一中将,中将阁下带着一副金丝眼镜,脸色清瘦白皙,如果不是笔挺将军服领章上,两颗金星闪闪生辉,几乎让人误以为,统兵十余万的春彦中将,是一位大学教授。
在手下的四个师团长,慷慨激昂的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司令官阁下始终脸色平静,看不出情绪上的变化,不过,距离他最近的几名军官,似乎看到,司令官阁下的眼睛里,掠过几丝寒芒。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