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气喘之证

沐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宋医最新章节!

    第329章 气喘之证

    一些书友提出,书中涉及的中医知识让人很感兴趣,只是很多看不懂,只好跳过,建议叙述时能否稍加解说,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长一些祖国医学的知识。

    老沐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所以决定,从现在起,后面涉及到的病案,老沐都会结合中医相关理论解说病因病机以及辨证的逻辑推理过程,力争能让书友看懂这些医案治病的道理。

    中医虽说难学难精,但是道理明白了,还是非常有趣的,希望老沐的这部书能帮助书友对祖国医学有更多的了解。

    钱不收恭恭敬敬回答道:“回禀师父,《金匮》有云:‘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所述与病人症状相符,故此老朽预诊,也辩为饮留心下。细思耿大夫用方,也无不妥,为何医药罔效,老朽亦不明了,请师父指点。”

    什么是饮留心下?这得从中医基础说起,中医认为,脾胃同主消化,生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的消化。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水液,生为津液,并输送到全身。一旦脾失健运,中焦脾胃阳气虚弱,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正所谓“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

    钱不收和耿大夫辨证的“饮留心下”,也就是心下有留饮的意思,“留饮”就是因为脾胃阳虚,脾失健运,导致运送的津液凝滞不行,这种凝滞的津液长期停留在心下,就跟一块冰一样。

    中医认为,人的心脏会产生高温湿热之气,这种气要通过位于人的后背的心俞穴散发出来,但是由于津液凝滞心下,阴寒之气上凌于心,抑制住了心阳,使其无法传输到背部,因此,在饮留心下的情况下,人就会感觉后心的心俞穴处发冷。

    反过来,后心巴掌大的地方发冷,就说明脾失健运,津液凝滞在心下了,即所谓的“饮留心下”了。而钱不收和耿大夫二人主张用的“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脾阳不足导致的津液凝滞,是治疗饮留心下的代表方。

    杜文浩听罢,摇头道:“你们只注意到了饮留心下,辨证要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那样辨证会有失偏颇。这姑娘气喘之病始于年幼,抬肩息短,不单单是饮留心下的问题,还有肾不纳气的问题你们没注意到吗?苓桂术甘汤虽然可以温阳化饮,却不能补肾纳气,用这个方子治病,尽管心阳是暂时恢复了,因为肾气未纳,所以她气喘如故,症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要理解杜文浩说的“肾不纳气”的意思,首先要明白中医里肾脏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里,肾脏的功能跟西医解剖学上的肾脏功能并不完全等同,中医的肾脏功能里,有一部分是归于呼吸系统的。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吸入的空气下达于肾,而肾气具有封藏作用,将肺吸入的气体摄纳潜藏,使气体到达必要的深度,以便与身体内产生的浊气进行交换。

    一旦肾气衰减,摄纳无力,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完全地摄纳潜藏,人的外在表现就会出现呼吸时呼气多而吸气少的呼吸表浅现象,稍稍活动就会气喘不已。也就是说,这种症状归根结底,还是肾气不足,摄纳无力的“肾不纳气”导致的。

    由于耿大夫和钱不收使用的苓桂术甘汤不能补肾纳气,这姑娘的病根没有得到治疗,自然就气喘如故了。

    杜文浩续道:“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病人气喘多年,肺气上逆,诸多痰水必跟着逆气一并上行,而胸肺空旷,最容易使痰饮留聚,而痰饮深藏于肺内,咳吐都很难排出,便只能是不停喘气了。这也是气喘不已的一个原因。”

    杜文浩这一点拨,众医听了,都频频点头,不住捋着胡须赞叹。钱不收和耿大夫二人也都是恍然大悟,面有愧色。

    耿大夫躬身作揖道:“御医大人果然高明,区区气喘之症,却有寒饮凝滞、肾不纳气、痰饮藏肺这诸多病因,鄙人对病因认不清,自然辨证不准,惭愧啊!”

    钱不收也愧然道:“师父当初在董达县就曾有明训:‘气喘之证,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弟子曾不以为然,后来师父以此治好病患多年气喘顽疾,弟子才明其中道理。却还不善运用此法,今番再遇到类似病案,竟不知变通,实在汗颜。”

    尽管钱不收比杜文浩实践经验丰富,但杜文浩却比钱不收多了一千年的中医经验的积累,论知识的丰富和思路眼界的开阔,自然不是钱不收所能比拟的。

    杜文浩笑道:“呵呵,你也不必气馁,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你说说,这病该怎么治?”

    “嗯……,当纳肾气以镇水府,此其一;振阳气以消寒饮,此其二;剔陈垢以清空旷,此其三。——不过,弟子愚钝,不知何药能同时兼顾三者。请师父指点。”

    杜文浩微笑道:“阳和汤!”

    众医一听,都大吃了一惊。谢大夫上前拱手道:“御医大人前番讲解此证病因,吾等都是心悦诚服,深以为然。只是,这阳和汤,乃是治疗贴骨疽,脱疽等阴寒证的。若用于气喘……,这个,呵呵,老朽实在不明其中深意,还请御医大人指点。”

    杜文浩道:“药方从来就不是只针对某种病的药方,只要能治病,药方对证,不管这药方先前用于治疗什么病,都可以挪作他用。”

    众医频频点头,钱不收也捋着胡须微笑道:“师父曾说过:‘方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不能随证用方,就算是经方,也治不好病,甚至反倒会使病情恶化。”

    杜文浩笑了,这是当初两人在董达县斗医的时候,杜文浩教训钱不收师徒的话,想不到他竟然记在心里了。

    杜文浩点头道:“是啊,在阳和汤中,熟地黄的作用主要是滋补阴血。但是,熟地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是补肾阴的要药,正好对应肾气亏虚,肾不纳气之证。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与熟地黄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其中熟地黄必须重剂,至少要用到八钱。”

    杜文浩这么对药方配药一解说,众医便都恍然,连声称是。

    杜文浩又续道:“留饮心下,苓桂术甘汤只能让心阳暂时振作,寒凝受抑,却不能消除。对于寒凝湿滞,必须温通之药才能化解,而方中干姜、肉桂都是温热之品,干姜能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可破阴通阳;由于寒在营血,而肉桂不仅能治虚阳上浮,还能入营温通血脉,正好对证留饮心下和痰饮藏肺二证;麻黄可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后两味药既能使血气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胶补而不滞。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诸位,这方不正是给眼下这病预备的吗?”

    谢大夫首先击节叫好,其余众医也都惊叹拜服,连声称赞。

    耿大夫听得更是如醉如痴,摇头晃脑赞叹道:“妙极!真是妙极啊!能将阴证名方用于气喘之证,若不是深谙医理,谁能如此?佩服!佩服啊!”

    杜文浩笑了:“我这也是纸上谈兵,到底是否有用,还得用了才知道。”

    耿大夫道:“一定有用,若是这方都没用,那就只有神仙才有办法了。”

    谢大夫也乐呵呵道:“是啊,那咱们都不用学医了,改寻仙访道,学鬼神之术去了,呵呵呵”

    众医都仰天大笑。

    当下,耿大夫提笔写了方子,递给杜文浩过目确认之后,交给了那姑娘的父母照方抓药。

    这老两口听不懂杜文浩他们所说的一大串,但是,也看出来众医对杜文浩的推崇,心中知道这下子女儿的病有了希望,都是兴奋不已,忙不迭地连声感谢。

    这姑娘用药一剂之后,果然气喘大减,三剂用完,不仅气喘痊愈,还能下地劳动了,只是有些头昏汗出,再来复诊,杜文浩随证加减,将上方麻黄去掉,增加了五味子三钱,连服十剂,此后再没复发过。

    杜文浩接着给第二个疑难杂症病患看病。凑巧的是,这也是一个喘病患者,只不过比刚才的要严重得多。

    这病患也是一个女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头发花白了,侧卧在床上,不停哮喘。她的儿子站在一旁,面色焦急地望着杜文浩。

    杜文浩在她床边椅子上坐下,问道:“老人家,你是看哮喘吧?”

    “是啊!”老妇点点头,喘气跟拉风箱一般,还不时费力地咳嗽:“老病,呼哧……,差不多有三十年了,近些年咳嗽气喘越发的厉害,咳咳……,尤其是近日……,更加厉害了……呼哧……”

    杜文浩望了一眼旁边的那中年人,问老妇道:“老人家,这是你孩子吧?您说话费劲,要不让他帮你说,若是说的不对的,你再纠正。您看好吗?”

    老妇感激地点点头。

    杜文浩问那中年人:“你母亲咳嗽有痰吗,什么样子的痰?”

    “有痰,痰是白色的,有泡沫,比较稠。”

    “咳痰容易吗?”

    “嗯……,”中年人犹豫了一下,似乎没注意到,随口说了句:“还行吧。”

    老妇连连摇头:“不!咳咳……,痰不好咳,呼哧……,就想把它咳出来啊,咳咳……,咳出来这胸口就就舒服一些,咳咳……,没那么闷了,喘气也好一些,呼哧……”

    “还有什么别的症状?”

    中年人道:“嗯,我母亲经常说她头痛,痛的时候发胀,还经常出汗,怕见风,心发慌,气短。”

    “身上发热不?”

    “不发热。”

    杜文浩又问了饮食、睡眠、二便和既往病史情况,没有什么特别的。望舌诊脉,发现舌色暗而质胖,苔薄白,脉浮滑。

    杜文浩又问这是谁的病人,一个胖胖的大夫过来躬身施礼:“御医大人,这是鄙人的病患,鄙人姓李,这老妇哮喘病,鄙人辨证为外邪犯肺,入里化热,痰热内壅,肃降失常,以致咳喘不止。”

    外邪犯肺中的外邪,包括风寒、风热,燥邪等外因,不同外因,证属不同,都是外邪袭表,卫阳功能失职或者因外邪犯肺,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而外邪袭表所致风寒表证,数日未能治愈,往往会侵入肌体内部而转为里证,外邪入里生热,即所谓“入里化热”。

    在中医理论中,肺除了解剖学中呼吸功能之外,还主行水,一方面是通过肺气宣发作用,将脾气运送到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比较轻清的部分,向上散布到头面诸窍,并外达皮毛,形成汗液排出。另一方面,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比较稠厚的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脏腑,最终形成尿液。

    一旦外邪袭肺,使得肺气行水功能失常,会导致脾传输到肺的水液不能正常布散,从而在肺部聚而成为痰饮水湿。而水饮蕴聚肺中,会阻塞气道,于是便有喘咳。

    如果外邪是燥邪,会灼伤津液,导致痰量较少且粘稠,以致难以吐出。

    李大夫续道:“鄙人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该证,其中,灸麻黄、杏仁各三钱,葶苈子、苏子、桑白皮、地龙各五钱,黄芩、当归、白芍、甘草各三钱,瓜蒌仁、枳壳各四钱,石膏、鱼腥草各十钱。服药之后,喘咳反而加重,憋气喘促增多。鄙人细思辨证,并无差错,为何不仅无效反而病情加剧,实在费解,所以特送来请教御医大人指点。”

    杜文浩听罢,笑容变得有些尴尬,低头沉吟片刻,才抬头望向钱不收。

    钱不收忙躬身答道:“弟子辨证与李大夫相同,审视其用方,也无不妥,不知何故,为何不效。”

    杜文浩眉头紧蹙,又沉吟了片刻,对那老妇道:“我再给你摸摸脉!”

    拿过老妇的手,杜文浩闭着眼睛细细体察脉象,好一会,才缓缓放开,半晌无语。

    一众医者都眼巴巴望着杜文浩,等着他指点迷津,可杜文浩却如老僧入定一般,半合双眼,一动不动,不知在想什么。

    英子听不懂他们讨论的病案,她只关心杜文浩怎么样,眼见他神情倦怠之极,不觉心疼不已,伏在他耳边低低道:“少爷,先歇息一会吧,让钱太医他们顶替一会,先继续看着病,晚些时候再……”

    听了英子的话,杜文浩眼睛唰的一下亮了,情不自禁扭头过来,抓住英子的素手,波的亲了一下,这声很响,场中所有的人都听到了,臊得英子埋着头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却甜滋滋的。

    众医愕然之间,杜文浩哈哈大笑:“我的英子就是聪明!你们说,世间还有比我英子更聪明的女孩吗?肯定没有了!哈哈哈哈”

    众医面面相觑,不知御医大人所云之意,都陪着打哈哈。

    杜文浩对老妇的儿子道:“李大夫先前开的药在不在?”

    “在啊,服用之后病情加剧,便没再服用了。”

    “马上拿来给我瞧瞧!”

    那中年人急忙答应了,跑到门口,叫了等在外面的家人赶紧回去把老太太剩下没服的药拿来给御医大人过目。几个亲属答应了,急匆匆走了。

    众医不解,谢大夫拱手道:“御医大人,莫非……,这药有问题?”

    杜文浩点点头:“说实话,我的辨证和用药与李大夫和劣徒完全相同,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没有疗效,刚才我重新诊脉复查,又细思良久,没有发现什么地方出错,又细究四诊,也无遗漏差错。为何不效,实在是不明白。是我的俏丫头刚才说的那句话提醒了我!我陡然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可能存在的原因!”

    英子又羞又臊,低声道:“少爷,我哪说了什么了,你尽拿人家逗乐!”

    “这次是真的!”杜文浩乐呵呵道,“你让不收他们顶替我一会,让我想到,会不会方药中的什么药被人顶替了,使用了假药或者劣药,这才没能产生疗效!”

    众人都顿时明白了,李大夫涨红了老脸,迟疑片刻,最终还是上前抱拳拱手道:“御医大人,这老妇是在鄙药铺诊的病,也是在鄙药铺拣的药,鄙人敢以性命打保票,鄙药铺绝无假药和劣药,所用的都是上等道地药材!”

    杜文浩微笑道:“这一点本官绝对相信,还是先等等看,要知道,药材问题,不仅仅是药材假劣的问题。”

    御医大人都明确表态表示相信了,李大夫自然无话可说,便都静静等着。

    阎妙手摇着一把折扇一直站在后面听着,有些听不明白,见杜文浩此刻在闭目养神,其余医者又都不说话,静心等待药物送来,场面颇有些气闷,便趁机想问问心中困惑,折扇一收,挤上前躬身抱拳道:“师祖,徒孙对此病案有一处不解,不知师祖能否指点迷津。”

    杜文浩并不睁眼,懒洋洋道:“说罢。”

    “是,师祖,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一味,辛散苦泻,性烈走窜,这老妇年迈体衰,喘咳三十余年,其肺气必虚,只怕不耐此药,何不舍麻黄另易他药?”

    杜文浩微微张开眼睛,很奇怪地斜了他一眼,又闭上了双眼,缓缓道:“嗯……,那你说说,麻杏石甘汤中,为何要配伍麻黄这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