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大宋最狠暴君最新章节!
赵桓应对蒲察石家奴的反游击战方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你游任你游,反正金国的地盘也不算小,你蒲察石家奴带着四十万大军想怎么游就怎么游,反正十万宋军就这么直奔沈阳。
这种打法一下子就把蒲察石家奴给打懵逼了。
断粮道?人家宋军的粮食主要是通过海上转运,金国本身就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应对宋国的水师,再加上复州、建安等地都已经落入宋军的手里,所谓的袭击粮道战术自然也就成了笑话。
分兵袭扰?无论自己怎么分兵,人家宋军就是保持十万大军的阵型往沈州进发,一袭扰就是铺天盖地的炮火打过来,接着就是十万打一万的局面,怎么袭?
现在摆在蒲察石家奴面前的路有两条,其一就是继续分兵,把万人队拆分成千人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千人队来诱使宋军分兵,再想办法形成局部优势来打击宋军。
至于第二条路,则是合兵一处,把四十万大军全部集中在一起,直接跟赵桓带领的十万宋军干一梭子,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地府干活。
在仔细权衡了两种方案的利弊之后,蒲察石家奴选择了对自己、对金国都是损伤最小的那一条路。
继续分兵。
既然以万人队为基础的游击战术作战效果不明显甚至经常出现无法奏效的情况,那就以千人队为基础玩游击。
他宋国皇帝不是打算带兵直奔沈州么,那这游击队伍也不用往别的地方去了,就埋伏在前往沈州的路上等着宋军。
他宋军不是有热气球那玩意能提前发现伏兵么,那就提前挖好坑洞,人马都隐藏在坑洞里头,等宋军过来了就忽然出去干他一梭子,干完了就跑。
不得不承认,以千人队为基础的游击战术确实给宋军带来了一定的袭扰,而提前挖坑埋伏的打法更是让热气球都吃了好几回瘪。
万幸的是,大宋的军队在进军的过程中,始终都有探子在前方探路,所以就算蒲察石家奴的伏兵突然出现,也没办法给宋军造成太大的困扰。
那个谁曾经说过,癞蛤蟆趴脚面子上,这玩意它不咬人但是它恶心人啊。
一个又一个金兵千人队的袭扰虽然不能给宋军造成什么伤亡,但是也成功的拖延了大宋进军的脚步。
种师中甚至想要分兵去干死蒲察石家奴——干死蒲察石家奴跟官家进军沈州的目标完全不冲突,也不知道官家为什么就非得认准了沈州,再说了,直捣黄龙多带劲!
“直捣黄龙?”
赵桓笑眯眯的问道:“朕从滦州兵进黄龙府叫直捣黄龙,朕从沈州再兵进黄龙府就不是直捣黄龙了?”
“按照原定计划进军,蒲察石家奴那边暂时也不用去管他,游击战这种战术,他蒲察石家奴把握不住。”
种师中一愣,问道:“他把握不住?”
赵桓嗯了一声,指着大帐中的地图道:“玩这种游击战术,除了战略纵深之外,还有兵力补充和物资补给这两个问题,他蒲察石家奴上哪儿去补充兵员和物资?”
蒲察石家奴玩出来的千人队游击战术确实有点儿效果,但是这种千人队游击战术必然会造成兵力更加分散,物资补给和兵力补充也就更加的困难。
别忘了,就算是种花家还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大宋时期的辽东那是正儿八经的苦寒之地,用人烟稀少来形容都嫌不足,甚至可以说是千里无人烟的荒凉。
在这种情况下,他蒲察石家奴上哪儿补充兵员?上哪儿补充物资?
单纯的依靠黄龙府?
完颜晟家也没有余粮……
然后,蒲察石家奴作出了一个让赵桓做梦都能笑醒顺便醒来还得骂他蒲察石家奴傻逼的决定——就地补给,就地补充。
所谓就地补给就地补充,就是让金兵走到哪儿就在哪儿补给物资和兵员,而兵员和物资的来源……
反正赵桓这个大宋皇帝不会给金国的游击队送物资兵员,而完颜晟这个金国皇帝家无余粮,就算是想给蒲察石家奴补充补给,黄龙府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的物资和兵员。
更重要的一点是,完颜晟根本就没有那么强大的后勤。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强大的后勤系统,再牛逼的名将也玩不出什么花来,更别说蒲察石家奴还算不上什么名将。
所以,所谓的兵员和物资来源也就只能是那些金国百姓。
而金兵也确实做到了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因为金兵根本就没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觉悟,感觉拿了百姓的针线并没有什么鸟用的金兵直接选择了拿百姓的粮食。
然后,赵桓这个大宋皇帝还没来得及在辽东地区展开大规模劳工招聘活动呢,辽东的金国百姓就先被金兵给祸祸了。
再接下来的场面就可以参考八国联军进北京了。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建奴眼中可以肆意践踏祸害的“贱民”给八国联军带路,被金兵给祸害够呛的金国百姓也选择给宋军带路。
所以说,游击战这种战术不是谁都能玩的,最起码他蒲察石家奴就把握不住。
仗打到这个份上,蒲察石家奴无奈之下又不得不选择了第一条路——纠集四十万马仔,跟赵桓带领的宋军慢慢死磕!
但是蒲察石家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还没等他带兵死磕赵桓呢,自家的后院却先失了火。
之前大金国衍圣公孔呼朋唤友,召集了一大批的儒门世家去给金国效命,这事儿要说起来吧,对于大金国也算是件好事儿。
但是那个谁曾经说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还有句老句说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他孔衍圣公是个什么样儿的货色,他召集来的那些儒门世家也都是什么样儿的货色。
一大堆的“正人君子”们到了大金国的朝堂上,大金国直接就“众正盈朝”了。
大概就跟崇祯末年的“众正盈朝”差不多,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起码,那个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事儿,你孔公爷不能独吞吧?
大家伙儿也都是出了力的!
那个谁谁谁还把家具都拉到街上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