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大英公务员最新章节!
驻印英军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规模,印度大起义期间。英国从本土调集五百个英国营,相当于二十万英国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派驻印度的常备军有近七万人。
同时不包括不列颠印度军队的英国籍军官和士官。在二战期间,从自治领和英国本土调集的派驻印度的军队大致在三十到五十万之间。这不包括二百三十五万印度志愿军中的英国军官和英国士官。
目前驻印英军和战后各地的英军一样,处在撤离当中,但英属印度各地还是有十万的规模,艾伦威尔逊觉得十万规模的英军就足够用了。
可以保证十万英属印度公务员的安全,不要看英军人数不多,在二战当中的东南亚战场上明显也比较一般,但并不代表英军真的不能打。
整个英军的某一部分还是非常可以的,只是英国作为一个专注于海军的国家,陆军只能应对一定规模以下的战争。
一旦战争规模超出了整个界限,英军的表现就开始拉胯,同时英军具有大英帝国的一切优良传统,比如说卖队友。
至少面对印度人的时候,艾伦威尔逊绝对有这个自信,他不相信十万英军会在英属印度被歼灭,国大党和穆盟的高层,也没有这个胆量。
最关键的是,因为对待英属印度的意见不一致,伦敦现在本身对如何处理英属印度也是不一致的,但艾伦威尔逊和英属印度的公务员,对怎么处理可以很快就达成一致。
做决策的时间肯定比遥远的伦敦要快得多,艾伦威尔逊的归来让很多人都非常高兴。但这绝对不包括蒙巴顿本人,他发现自己的女儿越发的不听话了。
看到女儿的表现,如果粗俗的一点想,如果艾伦威尔逊想要把女儿办了,女儿估计就会高兴的打开双腿。
幸亏他已经听到了一定的风声,伦敦有意把自己调往地中海舰队,到时候只要把女儿带走,就可以远离这个杀奔回来的年轻专员助理了。
艾伦威尔逊这么忙,当然不知道帕梅拉蒙巴顿父亲对自己的恶意,他正忙着拔剑四顾,看看有没有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地方。
问题是很多的,可是不一定需要他亲自上阵,他不能削弱和平教徒,所以杜兰线用不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起源于杜兰线,杜兰线出台于一八九三年。
在英国压力之下,阿富汗接待了以英属印度外务秘书杜兰的代表团,阿富汗被迫接受了杜兰协定,同意了英俄关于阿富汗东部边界的安排和英国划定的阿南部边界。
当时英国向阿国王拉赫曼提交了以英文写成的杜兰协定,主要内容是划定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
拉赫曼被迫放弃了对斯瓦特、巴贾尔和奇特拉尔的主权要求,仅仅保拄了阿斯马尔。
据此,数百万什图人被划入英属印度一侧,英属印度随着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而不复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再次因为杜兰线陷入到敌对中。
艾伦威尔逊是不能对西北方和平教徒的聚集区下刀的,这会助长本来就处在优势地位的国大党气焰,最重要的是不符合大英帝国锄强扶弱的传统。
至于麦克马红线?这个线同样早已经出现了,也没有艾伦威尔逊的角色。处在他现在的立场来说,并不是需要掺和进去,当做没看见就可以了。
专员助理本质上还是对套现比较情有独钟,想来想去,作为新上任的专员助理,先和英国在青藏高原的办事处联络了一番。
英国进入南亚次大陆比葡萄牙人和法国人晚,但是后来居上,一七零零年东印度公司吞并不丹的库赤坝哈尔,并与不丹发生冲突,从此摸到了青藏高原的边缘,开始建立通商关系。
现在英国的驻藏代表叫黎吉生,从一九三六年开始,就长期担任代表。黎吉生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凯布勒学院。一九三零年进印度事务部工作,是年被派往孟加拉任职,三十年代年担任米德纳普尔区塔姆鲁克的副长官。这期间曾利用休假的机会前往锡金、帕里访问。
之后奉调入印度事务部的下属机构外交和政治部任职,与英国驻锡金政治专员古德相识,在然后就成了英国在青藏高原的代表。
和英属印度十八省的行政长官以及除了艾伦威尔逊本人之外的十四个土邦专员相比,黎吉生在英属印度的分量其实并不大,青藏高原确实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反正艾伦威尔逊是绝对不会去的。
战略地位重要可以让有识之士去,他这种酒囊饭袋不会冲锋在前。这就如同民族主义者呼喊进军西伯利亚,东北人却向南迁移一样。喊口号的去挨冻,别动嘴。
接到了新任专员的邀请,正在因为大雪封山暂时留在锡金的黎吉生大喜过望,因为电报里面充斥着可能升职的暗示,便立刻动身前往新德里。
其实艾伦威尔逊对这个代表毫无兴趣,对方身上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二战之前,曾经在高原上和第三帝国的考察员斗智斗勇过。
当第三帝国的考察团进入高原的时候,当地人对于这个符号并不陌生,「*」或「卍」在藏传佛教和古老的苯教里都有特殊的宗教含义,它们在雪域随处可见。这一符号甚至赢得了部分认的好感,在他们看来,这些不远万里赶来欧罗巴人或许也是佛法的信徒。
代表大英的黎吉生,就在高原上和这些德国人,进行了一番被大众不为人知的勾心斗角。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了,艾伦威尔逊记得好像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后,黎吉生好为印度人服务过,这是不可容忍的,他不能允许印度人接收大英帝国的遗产。
英国在印度周边的遗产,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前,要全部套现,让印度人没法接收。
可能是因为烟草工厂利润的激励,根本就没有等到圣诞节,各地的行政长官和专员已经蜂拥而至,表达了对艾伦威尔逊的想念,一个个脑满肠肥的行政长官都表示,早在艾伦威尔逊还做海得拉巴专员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个孩子不是池中之物。
对于这种恭维,艾伦威尔逊当然是表达了谦虚,同时送上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存单。
“尊敬的绅士们,爱德华爵士对众位绅士在如此艰难时刻的表现感到满意。战后这段时间,绅士们坚守岗位的决心令人感动。现在本土的经济振兴计划,需要大家加倍的努力。”
艾伦威尔逊举着酒杯,在恭喜大家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英属印度的想念,“我无时无刻不盼望回到新德里,和大家一起共事,现在总算是回来了。”
“艾伦,能够得到内阁秘书的赞赏,以后的前途一定不可想象。”艾伦威尔逊在表达对英属印度的想念之后,各省行政长官也投桃报李,揣着银行存单,表示大家也无时不刻的希望艾伦威尔逊回来。
“这一次我回来,自然是本着大英帝国对英属印度的关爱。怀着对南亚众多臣民的善意,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建设印度。”喝了一杯之后,艾伦威尔逊开口道,“我们要建设一个新的印度,让所有英属印度的臣民都得到好处。让大英帝国的明珠更加的闪亮。”
随后艾伦威尔逊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将要马上在英属印度开启建设浪潮,让所有印度人都能感受到光明的未来?
“这是为什么?”联合省行政长官伯克有些不解的道,“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的把财富转移到英国,不是么?”
“那只是一个方面!”艾伦威尔逊带着温和的神色解释道,“而且是非常粗糙的办法,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我们制定出来一套经济振兴计划,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实行完毕,整个印度将会强大。但是他根本实行不完!把所有英属印度的经费全部花完,在计划中,我们上马所有花费巨大的工程。”
“在农业上,我们要保证欧洲的需求,我看明年应该扩大棉花种植,毕竟纺织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解决不少本土公民的就业问题。”
艾伦威尔逊侃侃而谈,阐述着自己建设伟大印度的光辉理想,什么尼赫鲁,什么甘地也就图一乐,那都是虚假的印度国父。
真正的印度国父,还的是艾伦威尔逊,伟大的印度想要重新伟大,就得按照他的路线来。
等到英属印度积累的财富都花干净了,到时候大家一起拍拍屁股走人不是很好么?
“我希望所有的行省全部都通电,我们这里应该建造一座水坝。”
短暂的沉默过后,会议室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各省行政长官开始讨论,自己管理的地方适合上马什么工程,从来没有这么一个时候,所有人都对印度的发展如此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