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最新章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來,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释义如下: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來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沒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一鼓作气,文远将这首短歌行吟诵出口,声音抑扬顿挫,气势雄浑,正是一个拥有吞噬天地胸怀之英雄感慨苍生之语,武将们听得只是热闹,郭嘉等一众文臣却是惊呆了,主公不赋诗则已,出口成诗不说,竟还如此惊采绝艳,振聋发聩。
荀彧几个人也惊呆了,他们已经不再掩饰,而是直勾勾的看着文远,眼中写满了震惊、敬佩以及很多很多种说不出的情绪,震惊过后,才是默默咀嚼诗句的意境。
首先这首诗歌的主題很明确,通篇都在表达一种求贤若渴的思想,希望能够有大量的人才能够为己用,而在曹操等人听來暗喻文远自信以自己的胸襟,可以接纳任何人,包括是他曾经的敌人,而能有如此胸襟,也表达出文远气吞天下,一展雄图霸业的浩然气魄。
一个拥有如此气魄胸襟的英雄,值不值得投靠,此时成了悬在荀彧等人心中的疑问……
看到荀彧几个低头陷入沉思,文远回头看了一眼郭嘉,郭嘉聪明的点头会意,找到合适的机会,相信郭嘉会和这些大才好好谈谈的,虽然他们死抱着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对文远充满了敌意,可是他们对文远的政策应该还是了解的不够深彻的,文远是打压豪族沒错,不过文远的意思也并非是要将豪族彻底消灭一点活路都不给。
消灭士族势力,开玩笑,文远可不认为凭他能有这个能力,事物存在即合理,豪门士族能够一直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一个政权的更迭,虽然会倒下一批门阀,必然紧跟着也会有一批新门阀的兴起,就如文远麾下的这些人,随着文远的强大渐渐就会成新兴的门阀势力,文远就是最大的门阀势力,到时候文远难道还能挥刀砍向这些追随自己打下一片基业的属下,还能挥刀砍向自己。
所以说,只要有权力存在,豪族门阀是永远不会彻底消除的。
所以文远并沒有不自量力想要改变整个现状,他只是希望能让底层的百姓能得好一些而已。
这个时代,士卒阶层的权势膨胀几乎达到了巅峰,只占百分之十人口基数的他们却掌握着百分之九十的财富、权力,他们哪怕能放开很少的一部分,那些居于底层的百姓生活就能好过几倍,为此,他已经向豪族做出了一些妥协,而那些温和的愿意合作的豪族也已经选择和文远站在一起,其实文远只是要想要豪门放弃与百姓争夺的一部分利益,而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其实由文远这个前世之人给他们指点门路,这样对他们來说并不吃亏。
中原大地虽然地大物博,应有尽有,可是这里毕竟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隅而已,中院以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还有更多共豪门世族赚取利益的机会,如果能让荀彧这些大豪族的代表明白自己的心意,他们也未必一定不肯和文远合作的。
所以这首诗,吟得很有意义。
当着曹操的面,也当着荀彧的面,文远以这样一首诗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也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浩然胸襟展露无余。
“好诗,浩然雄浑、磅礴大气,好一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一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大气,人更大气,大将军的心胸气度,眼光见识,操钦佩得五体投地,”就在众人沉浸于短歌行的意境之内的时候,曹操突然推棋拍掌站起,他此时面色激动,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定定的看着文远。
曹操此时的心情激动无比,张辽诗中所蕴藏的思想竟有那么多是和自己不谋而合的,对人才的渴求,立志扫平天下的万丈雄心……这一瞬间,曹操发现自己和张辽竟然如此相近,(废话⊙﹏⊙b这首诗本來就是他曹操原创的,)
“孟德谬赞了,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不值一提,”文远被看得老脸一红,剽窃古人的成果拿出來显摆,一直是穿越者的YY专利,这种事在文远前世看过的小说里多到不胜枚举,不过在原作者面前吟诵原作者的诗作,估计这还很少有穿越者干过这事,饶是文远这些年城府渐深,也磨厚了脸皮,被曹操如此目光灼灼的看着,文远也禁不住感觉心跳加速了几分。
这首诗本來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时一场酒宴上兴之所至所做的诗赋,现在离它面世还有七年,文远前世时曾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这篇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喜欢三国的他一直将这篇诗赋记在脑子里,今日用在此处,文远自己也始料未及。
不过不管怎么说,文远此时吟出这首诗对曹操的冲击还是相当大的,曹操此时心中涌起浓烈的惺惺相惜之感,竟不知不觉间已经将文远引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