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文人逐名

摆烂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最新章节!

    从道衍处得了“担保”,张“同知”满意而归。

    坐上回返府衙的马车。

    从府衙中带上了些东西,张“知府”这才再次前往苏州书院。

    历经两月光景。

    当初那些大儒磋商时所立下之豪言,要在苏州府专门建立一所书院,供四书五经校订之用,而后还可以用来培养苏州府乃至整个江南一地的后进学子。

    如今,在这些大儒所在的家族的影响下,外加上孔家两宗汇聚所带来的名气。

    在苏州府衙牵头下,许多富商豪族都慷慨解囊,为苏州书院的建立赞助了不少。

    有了不少外快的帮助下。

    不过一月,一个具有基础教学,办公功能的书院,连带一间用以存放诸多经史的架阁库便已建成,投入使用。

    虽说作为苏州府第一书院的门面,后续还有不少主体区域的工程和装潢需要精雕细琢。

    但已不影响大儒和孔家两宗投入四书五经的校订工作了。

    此时时间尚早。

    书院内还没多少人。

    除了几个府衙召来的杂工在书院里日常清扫,今有几人早早到来,泡进了架阁库中。

    而这些人,竟统统都是年长的大儒。

    至于孔家两宗?

    不好意思,人家两车队来时所携带的家底中的藏书,都不比架阁库里的少了。

    要么说天下世家门阀千万。

    真正能被封衍圣公的就一个孔家呢?

    人家是真的底蕴足啊。

    “知府大人早啊?”

    眼见张“知府”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书院,早已与这位知府熟络的几员大儒,都微笑着与他见礼。

    张“知府”自然不会拿捏姿态。

    要想分润一份四书五经的校订功劳,给自己的官途铺路,自然不能恶了这些校订四书五经的大儒。

    “几位先生高义。”

    “本府每次前来,见到的都是几位,博学如诸位先生尚且每日孜孜不倦的研学,相比之下…孔家那些年轻人…唉……”

    “到头来,弄不好力没出多少,名头都被他们占据,这样对几位先生而言,属实太不公平。”

    张“知府”日常煽风点火的收拢着人心,神色无奈,制造着大儒与孔家之间的里“名利冲突。”

    文人相轻是儒家的通病。

    就好似这次四书五经的校订。

    初时相邀还不愿来,嫌四书五经的校订跌了孔家的份。

    后来眼见宋濂为首的大儒门开始玩真的,那架势,藿香是要一统四书五经的解释权,孔家北宗就坐不住了,要么他们为何要联系那些学征之中落败衰落的家族。

    不就是想着摸清了官学的内容。

    重新校订一本孔家版的《四书五经》,把文化的话语权死死的攥在手中么。

    若不是道衍发现的早,逼着孔家人由暗转明。

    只怕现在已经惹出不少事端了。

    可如今站到了台前,他们又想要染指更多。

    半月的光景。

    孔家人自身的傲气在先,又有内鬼在这不停的煽风点火,再加上这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解释权与话语权的争斗,孔家自然寸步不让。

    自然得罪了不少人。

    不说别的,就连孔家两宗自己都恨不能斗个你死我活,更别说这些连日来活没有干多少,却被孔家子弟拖累了他们不少校订速率的江南大儒了。

    如此一来,大儒们就算对孔字二字再为慎重,却也不由得对他们这些孔家后人“深恶痛绝”了。

    果不其然。

    被张“知府”这么一提,在场几名大儒的面上或多或少都展现出些许厌恶。

    尤其在被进一步挑拨后。

    觉得自己在这干实事,孔家子弟拖后腿不说,还想在他完事后,抢走他的功劳和奖金。

    这叫哪门子的圣人之后。

    分明就是一帮无赖土匪。

    被张“知府”这么一激,这些大儒此刻的心情已然非常不好。

    但多年的研学修养,还是让他们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温吞道:“大人言重了,吾辈读书人的大宏愿,除了修身齐家治国,还有教化天下。”

    “这四书五经的重新校订,就是教化之功。

    “只要能够达成教化天下之宏愿。”

    “些许虚名而已……,老夫不在乎。”

    一名大儒拱手作揖,话虽然说的大度,但看他言语的声音和尖尖咬起的牙关就能听出来,这其中满含的悼念。

    看来这仇恨拉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该按与道衍约定的“台本”进行表演了。

    张“知府”也适时收嘴,一脸敬重的点点头道:“先生高义,但诸位的付出与功绩,本府都看在眼里。”

    “虽说四书五经都是前人之作,且将校订成一本。”ωWω.GoNЬ.οrG

    “但诸位先生的校订之功,按照功劳的多寡,老夫也将一并提举奏报,希望都能够列入这本《官学》的署名之列。”

    “最终能批下多少,全看太子殿下的意见。”

    听到此处。

    在场早到的这几位大儒无不瞬间呼吸粗壮。

    知府刚刚说什么?

    署名?!!

    还是署在这四束经校订过后,合而为一的官学之上?

    这要是能把自己的名字挂上去。

    莫说是即可下九泉见列祖列宗,他们都得和自己陪笑。

    至少也是个流芳百世,族谱单开一本,单列一页,祭祖头香的待遇。

    念此,这些大儒们的眼睛都红了。

    光宗耀祖,就看这一回了。

    原本还想着凑合着和孔家把四书五经校定出来,践行一下自身所学,达成一把年少轻狂时的理想,完成天下教化的宏愿。

    现在,什么孔家!

    敢和老子争署名。

    莫说老子,他祖宗十八代都得在九泉下有知,都得和老孔家的先人问候一下族谱。

    思绪纷飞间。

    几名大儒纷纷擦了擦额头生出的汗珠,再三的向张“知府”确认道:“知府大人此话当真?”

    “天下方定,天下学风衰败。”

    “要想将官学的名声扬出去,非得借立下教化天下之功的诸位先生的名头不可。”

    “这署名权,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只是诸位大儒也得尽心校订建功才是,否则待到功成一日,我将诸位报上去,却被妒恨之人以诸位的功绩有缺之由,造谣诽谤,将诸位刷下来,岂不是功亏一篑?”

    大儒门闻言都对视一眼。

    没别的说了。

    开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