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打渔

草林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朝着帝国前进最新章节!

    华夏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在韩非镇休息了一天后,新添了三名成员的探路队继续南下,于八月二十八日,抵达华夏所在大陆(以后简称华夏大陆)东部最南方伸向海内的半岛最南角(该半岛被命名为秦皇半岛,最南角被命名为秦皇角),对面四百里处就是虬髯岛。

    探路队在秦皇角放下铁锚,降下船帆,三五只小艇快速划向海岸,开始勘测水文,探查水道,为船队的靠岸休整服务。

    探路队将要在秦皇角歇一段时间,建立此行的第一个殖民据点——秦皇角据点,船队十三条船中,将有一条船会就此止步。

    ……

    齐桓镇第一造船厂,这段时间可以说忙的不可开交,正因为太忙离不开,厂长黄元还因此错过了神农县的官场大调动,没能像神农造船厂的经恭燕那样,连跳数级,这对于他本人和他身边的人的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因为人口增多,粮食不够,所以李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责令靠海的华夏第一造船厂加班加点的打造渔船以及捕鲸船,以大海内取之不尽的食物资源来缓冲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要知道,从年初开始,八个月内,华夏陆续吞并了河间地区(金河和石河之间的区域)设立了如晦镇、玄龄镇,最近又在东南部横断支脉的山脚下新增了一个无忌镇(华夏第三十八个镇级行政单位,镇名取自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然后在大河沿岸,设立了晋文镇、飞将镇,在新安县颛顼镇以西设立了邹衍镇(华夏第三十九个镇级行政单位,镇名取自战国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在伏羲县陶朱镇以西设立了商君镇(华夏第四十个镇级行政单位,镇名取自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变法的主持者商鞅),在成功岛上设立的芝龙镇、芝虎镇,再加上山南地区的韩非镇,一共十个新镇,平均不到一个月就有一个,每个新镇人口两千至五千不等。

    由此可知,光是这十个新镇,明显的就多出了三四万人,而分流安置在老牌三十多个镇中隐形增加的人口,少说也有一两万,这么一算,华夏六年刚刚过去三分之二,华夏的人口就增加了二分之一,达到了十八万还多,等到华夏六年结束,之前评估的二十万人口妥妥的。

    这还是没有将苏武县的河东裔算在内的情况,如果将他们也算上,二十万在华夏五年的时候就快破了。

    这种情况下,李康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海里无穷无尽的紫菜、海带、鱼虾、鲸鱼,还有少数品种本世界特有的海洋生物,如果能吃的话,李康觉得华夏人民绝对不会介意的。

    一直以来华夏的捕鱼业都是不愠不火的小打小闹,这次李康可是发了狠了,撒网、地笼、滚钩、捕鱼迷魂阵、拖网、沾网,只要能想到的方法,丫的全上,除了渔网的最小网孔有一定的限制外,基本上对渔民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挥,幕府只要渔获。

    当然,这些渔船打造出来后,并不都是用来捕鱼的,有一部分是用来采摘海带的,说到海带,就不得不说华夏很幸运,或者说华夏人的胃很幸运,餐桌上又多了一道新的菜品,这种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在齐桓镇和成功岛之间的海域大量分布,短时间内根本就不用担心采摘过量的问题。

    既丰富了华夏的餐桌,又充实了华夏的粮仓,想想醋溜海带丝,李康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绿油油的小可爱们了。

    ……

    齐桓镇外海,四艘渔船相隔不远,随波起伏。

    吴英一边摇着船橹,一边冲船尾的'老儿子'吴光喊道:“看到浮标了吗?通知雄儿、大海、少建他们,赶快靠上去,将地笼捞上来。”

    “好嘞!”吴光应了一声,然后扯着嗓子冲另外三艘船上喊了几句,其实根本不用他们提醒,剩下的三艘船也早就看见了,已经往浮标位置靠拢了。

    当海军司令开风还是渔船队领队的时候,吴英就是其手下四大船长之一了,不过相比另外三大船长,黄元成了第一造船厂厂长,他脚下这条船就是第一造船厂生产的,与他关系最好的沈明合现在是少校大副,吕小生更是早早的就成了主力舰的舰长,还在当渔夫的吴英确实显得相形见拙。

    想当年,三江商会的会长钱三江也只是他那条船上的水手。

    所以说,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当初华夏水师初建的时候,就是以渔船队为班底组建的,可以说,那时候身为船长的吴英只要选择加入海军,起始就是军官,到现在,最差凭资历也能混个大尉,捞一个非主力舰的舰长当当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他现在还是渔民,那肯定是没有选择加入海军。

    至于他当初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因为他是疍民出身,或许是舍不得放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渔船,又或许天然对政府的不信任,亦或者无拘无束惯了,不想受约束。

    惟一能知道的是,吴英后悔了,不然去年下半年他就不会厚着脸皮将自己的“大孙子”吴凡塞进海军,本来他是想将两个孙子全塞进去的,结果他的脸不够大,人家还是看在老交情的份上才要的一个,今时不同往日,海军的门已经不好进了,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不过几年的渔民干下来,他也不是没有收获,眼下的这四条船就是他攒了五年的钱买下来的,大小也能算是一个船老板了。

    四条船各自在一个浮标位置停了下来,每条船上都有两个人,分工明确,一人捞起浮标,开始向上拉扯绳索,另一人则在看着差不多的时候,跳入海中,从地下将地笼往上托,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绳索断裂,从而鸡飞蛋打。

    “叔父,可以下去了!”吴光使劲往上拽着绳子,抽空向旁边的吴英喊道。

    吴光今年有五十多了,吴英才三十多,再叫后者'父亲'就有些不合适,所以在两人相认不久后,吴光就改口叫吴英'叔父',这就很合理了,华夏有类似情况的家庭,最后都是这样处理的,叔叔比侄子小,再正常不过。

    吴英闻言,不做犹豫,脱去外衣,只穿着一个裤衩子,“扑通”一声就跳入海中,潜入海底后,透过清澈的海水,吴英可以清楚看到你在地笼内仓皇无措的各式海物,顾不上发笑,快速游到地笼旁边,一只手将地笼扛在肩膀上,然后使劲往上托。